首页

娄底现有哪些煤矿(湖南娄底百年老矿迎新生)

中新网娄底1月10日电(曾峰 谢暑光 肖鹄)“我家旁边有片竹林,夏天总能听见蝉叫声。我们还能去溪边抓螃蟹,去田里抓鱼和泥鳅……”曹子湘将家园现在的新貌写进了日记。

曹子湘是湖南娄底冷水江锡矿山中心学校学生。近年来,随着一系列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持续推进,作为中部地区工业重镇的娄底各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该市中心城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9%,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0.25%,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百年锡矿山迎绿色新生

隆冬时节,在娄底冷水江百年老矿锡矿山上,一排排新绿正被植入。如今,绿色已成为锡矿山区域的主色调,周边本已鱼虾绝迹的青丰河、涟溪河,又逐渐恢复了生机。生态和居住环境的改善,让一些已搬到城里的村民又迁回这里。

娄底现有哪些煤矿(湖南娄底百年老矿迎新生)(1)

秋湖村方圆广场。 彭鹏 摄

拥有120余年开采历史的锡矿山,被称为“世界锑都”,曾因工业过度开发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漫山遍野的矿物废渣让山体满目疮痍:地面沉陷、水土流失、植被稀少、水源断绝……

“那时候去学校的路上,沿途所见都是黄土,而且时常会有一股很刺鼻的气味飘进校园。”锡矿山中心学校教师段光辉谈起过去的锡矿山,感慨不已。

2013年9月,锡矿山地区被列入湖南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湘江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娄底滚动实施锡矿山区域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治渣、治水、治气、生态修复多管齐下,一场覆盖“矿内矿外、山上山下、城区乡村”的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全面打响。每年开春,当地浩浩荡荡的植绿大军就会开进锡矿山,栽树种草,过去寸草不生的山头,脱下“灰袍”重披绿装。

除了植树造林,冷水江市还探索使用更加科学的方式,修复锡矿山区域生态。在锡矿山长子岩地区,绵延成片的碳汇草已长到一人多高。这是冷水江市政府主动与中南林科大教授雷学军的科研团队合作,种植的100亩碳汇草试验基地。

“通过碳汇草种植,可以拦截农业面源污染,吸纳和降解土壤重金属污染,净化区域水质,还可以加快‘零碳城市’建设。”娄底市生态环境局冷水江市分局高级工程师彭学文说。

娄底现有哪些煤矿(湖南娄底百年老矿迎新生)(2)

越来越多的“贵客”飞来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过冬。 彭鹏 摄

古碉堡、烈士塔、锑文化展览馆、忆苦窿……红色旅游则是锡矿山的另一件“新装”。冷水江市文旅广体局副局长曹运军介绍,当地将利用锡矿山地区工业遗留下来的业态,打造国家级的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基地。

煤矿采空区变美丽屋场

修庭院、搞绿化……走进娄底市娄星区蛇形山镇秋湖村,到处能看到火热的生产场景。一个个美丽屋场,在大家的劳作后闪亮登场。

秋湖村丰富的煤矿资源在娄底曾经声名赫赫,一度坐拥7家煤矿,年产煤量达70万吨。肆意掠夺地下资源,导致村里的采空区地质沉降,交通、水利、民房等基础设施出现大面积损毁,村民生活受到影响。“以前这些煤矿采煤,把村里挖得一蹋糊涂,完全看不得了。”村民谢继职说。

4年前,秋湖村积极响应娄底市委、市政府号召,一举关掉所有煤矿,通过转型发展,村民们搞起特色产业、观光农业,“灰头土脸”的秋湖村又变美了,还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73岁的胡连秀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精致的楼房。由于宅基地沉陷,她曾住了几年棚屋,跟着儿子在县城租房住了10多年。为了安置煤矿采空区的居民,秋湖村流转60多亩土地建设成风貌统一的美丽屋场,35户村民像胡连秀一样住进了新家。“过着这么幸福的日子,我想活到100岁。”胡老笑声连连。

“我们村是真正的由‘黑’变‘绿’了!”村支书胡少敏感慨道,村里立足现有资源,以“公司 农户 基地 产品”的发展模式,流转土地200多亩,带领村民种植辣椒,并成立娄底市秋湖食品有限公司,打造了“敏悦辣酱”“敏悦剁辣椒”等红色品牌,产品悉数销往广州、上海、拉萨、北京等地。

如今,全村27户86名贫困户全部脱贫,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经济发展了,环境净化了,生态绿化了,村庄美化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秋湖画卷正在湘中大地展开。

水府庙湿地喜迎“贵客”

鱼翔浅底,鹭舞长空。入冬以来,成群的候鸟飞临水府庙湿地,使这里成为生机勃勃的鸟类乐园。“小天鹅、鸳鸯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都在我们这里出现了咧。”娄底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李益得兴奋地介绍,自开展禁捕禁猎以来,水里面的小鱼小虾数量明显增加,鸟类的食物得到充足保障,加上栖息环境变好了,越来越多的“贵客”选择飞来这里过冬。

数据显示,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鸟的种类,已由2014年的115种增加到现在的124种,鸟的数量增长10多倍。

位于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境内的双峰县杏子铺镇梓园村,以前大部分村民曾靠网箱养鱼为生,最多的时候53户养鱼大户扎堆同一水面上。不计生态后果的混乱养殖,严重影响当地的水域环境,导致水府庙水库鱼群经常成片死亡,渔民连年亏损。

几年前,娄底市委、市政府开始取缔网箱养鱼。自2019年8月以来,娄底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长江十年禁渔的要求,上下联动,重拳出击,多措并举推进禁捕退捕工作。渔民纷纷上岸寻求出路,在政策红利下,或搞观光农业或进行生态养殖,致富的路子宽了,水府庙的水质也清了。

捕了半辈子鱼的村民万光荣曾是养鱼大户,扔下渔网后,他在岸上流转了60亩地种植黄桃。去年黄桃首次挂果,其收入比过去5年加起来还多。“以前靠捕鱼每年收入不到5万元,去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果树丰产,就有三四十万元的收入,预计今年可达百来万元。”

如今,站在自家的黄桃基地上,望着碧波荡漾的水府庙,“洗脚上岸”的万光荣十分感慨:“现在水库鱼多了、水也清了,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热门推荐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