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舟山音乐民俗(民间舞蹈NO.1打莲响)

属于生活习俗舞蹈,"莲花落"的一种,源自早期越剧小歌班落地唱书,又名沿门唱书,多采用民间小调其中莲花调(一说讨饭调)是落地唱书中固定的调腔  过去以乞讨为生的人很多在乞讨生涯中,有人配合一根讨饭棍作道具,后来发展成一根竹杆,将讨饭棍或竹杆的两头打孔串起铜钱,每到一户人家门前就边跳边用竹棒击打自身的肩、肘、臂等部位,边吟唱自编的顺口溜,取名"打莲响",有些地方叫"打莲湘"以后效仿的人多起来,就在民间流传开来渐渐出现由一人手拍竹板为唱,三四人手摇莲响(湘)和之莲响(湘)系由原来的讨饭棍或竹杆改进而来,长约三尺、比拇指粗的竹竿,两端镂成三个圆孔,每一孔中各串数个铜钱,涂以彩漆,两端饰花穗彩绸,亦称"竹签"、"花棍"  过去是在过年时,与走马灯一起每家每户去拜年,说些吉祥的话,人们也讨个新年的好彩头打莲响的表演是以舞蹈为形式的,它的特点就是拿着会响的竹棒子,敲打着身体的各个部位,或用手拍打棒子,或用脚踢,使莲响棒一直发出悦耳的声音表演服饰为竖领盘纽、中袖、大裤口的裤子  以前是清唱的自编词,曲子套用《新年好调》、《五更调》、《出门调》这一类的调子渔村妇女穿上鲜艳的彩衣彩裤,腰束彩带,手拿红黄白蓝绿等五色彩绸的竹棒边唱边舞舞时可由数人、数十人乃至上百人参加表演时,男女青年各持莲响(湘)做各种舞蹈动作,以莲响(湘)敲击肩、臂、胸、脚等部位,亦可男女双人对打,形成舞、打、跳、跃的连续动作行进时,可打出前进、停留、蹲下等多种步伐广场上可组成十字、井字等队形,随着男女交错对击,一起一落,节奏鲜明,动作活泼  这种表演,有固定的曲调重复演奏,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演员需配合曲调,由竹棒扣打肩、膝盖、脚踝或地面等,节奏明快,配上创作歌词,并以"莲呀莲花落"为一段终结,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舟山音乐民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舟山音乐民俗(民间舞蹈NO.1打莲响)

舟山音乐民俗

属于生活习俗舞蹈,"莲花落"的一种,源自早期越剧小歌班落地唱书,又名沿门唱书,多采用民间小调。其中莲花调(一说讨饭调)是落地唱书中固定的调腔。  过去以乞讨为生的人很多。在乞讨生涯中,有人配合一根讨饭棍作道具,后来发展成一根竹杆,将讨饭棍或竹杆的两头打孔串起铜钱,每到一户人家门前就边跳边用竹棒击打自身的肩、肘、臂等部位,边吟唱自编的顺口溜,取名"打莲响",有些地方叫"打莲湘"。以后效仿的人多起来,就在民间流传开来。渐渐出现由一人手拍竹板为唱,三四人手摇莲响(湘)和之。莲响(湘)系由原来的讨饭棍或竹杆改进而来,长约三尺、比拇指粗的竹竿,两端镂成三个圆孔,每一孔中各串数个铜钱,涂以彩漆,两端饰花穗彩绸,亦称"竹签"、"花棍"。  过去是在过年时,与走马灯一起每家每户去拜年,说些吉祥的话,人们也讨个新年的好彩头。打莲响的表演是以舞蹈为形式的,它的特点就是拿着会响的竹棒子,敲打着身体的各个部位,或用手拍打棒子,或用脚踢,使莲响棒一直发出悦耳的声音。表演服饰为竖领盘纽、中袖、大裤口的裤子。  以前是清唱的自编词,曲子套用《新年好调》、《五更调》、《出门调》这一类的调子。渔村妇女穿上鲜艳的彩衣彩裤,腰束彩带,手拿红黄白蓝绿等五色彩绸的竹棒边唱边舞。舞时可由数人、数十人乃至上百人参加。表演时,男女青年各持莲响(湘)做各种舞蹈动作,以莲响(湘)敲击肩、臂、胸、脚等部位,亦可男女双人对打,形成舞、打、跳、跃的连续动作。行进时,可打出前进、停留、蹲下等多种步伐。广场上可组成十字、井字等队形,随着男女交错对击,一起一落,节奏鲜明,动作活泼。  这种表演,有固定的曲调重复演奏,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演员需配合曲调,由竹棒扣打肩、膝盖、脚踝或地面等,节奏明快,配上创作歌词,并以"莲呀莲花落"为一段终结。

来源:中国海洋文化在线

申明:本文版权为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热门推荐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