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莆田福首有什么讲究?莆田二月二

长达一个月的莆田元宵“狂欢节”落下帷幕,年味逐渐散去,昨日迎来“二月二”。按照俗例,莆田每月逢初二、十六日,商家都要备礼祭神“做牙”。由于正月没有“做牙”,农历二月初二便是传统的“头牙”。莆田民俗专家林洪国表示,“二月二”和“头牙”相关联,但内涵不同,其过节意义超过“做牙”。

正月为何不“做牙”?林洪国解释说,莆田春节“五日岁”后,从正月初六起就进入元宵节,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一闹一个月,因此正月整月都是吉庆的日子,不再“做牙”。春节、元宵过后的第一个初一,是农历二月初一,民间称为“二月朔”。莆仙一些地区,人们赶在“二月二”前一天过节,各里社举行迎神活动。像荔城区拱辰街道畅林社区农历二月初一晚上就开始摆棕轿,迎接“二月二”。城厢区泗华村延续了明末清初的“抢豆腐丸”民俗,提前迎接“二月二”。百名村民齐聚泗华村溪安祖社,在喜庆的锣鼓声中抢红豆腐丸,并将抢得的红豆腐丸带回家中,在“二月二”这天煮熟全家一起吃,共同祈盼新一年团圆平安、事业红火。但也有一些地区推迟,文献资料记载,城外乡村,“二月二”称为“中和节”,涵江有些农村,在二月初九、初十日夜演戏,初十夜全村出动,捧“社公炉”举行游灯活动,也叫“二月二”。仙游农村把“二月二”称为“头福”,行祀神祭典的较多,各处设蘸坛,祈神赐福,祈求新年五谷丰登。家家户户用大米、芥菜、肉丝、海蛎、炸豆腐、葱花等煮米粥,民俗认为在“二月二”吃这种菜粥可以洁身健肤,免生疥疮。

莆仙大多地区都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既过“二月二”又做“头牙”。“做牙”习俗,也称“打牙祭”。这一节俗,原本是商家的祭祀方式,后来延伸成莆仙民间普遍的节俗。这一天,合家聚餐,以示一年的劳作或农事活动的开始。一年里,莆仙人最重“头尾牙”。

关于“做牙”还有个传说。相传,明代有个经营米业的商人叫陈米牙。他每次卖给百姓的米不收一分利钱,只用他小指头上的长指甲在已售出的大米中,留下一指甲的米作利钱。陈米牙“指甲装米”老少无欺,在民间传为美谈,他家米店每天门庭若市。莆仙生意人为纪念他,每年春节之前和元宵之后,都要举行祭祀陈米牙的仪式,称为“做牙”,祈求生意兴隆。同时把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定为“头牙”,十二月十六日定为“尾牙”。

莆田福首有什么讲究?莆田二月二(1)

图①:泗华村晾晒在大簸箕上的红豆腐丸。

莆田福首有什么讲究?莆田二月二(2)

图②:青年男子用托盘端红豆腐丸,供村民争抢。

(责编:陈楚楚、张子剑)

,

热门推荐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