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城市副中心具体范围(探访北京城市副中心)

记者|张弛 编辑|崔世海

在过去几年搬迁传言被屡次澄清之后,北京市政府在1月11日宣布市级行政中心整体迁入城市副中心。

从距离天安门一公里之遥的王府井对面的台基厂大街,到靠近东六环的通州郝家府村,北京市委市政府东迁逾30公里。至此,40万人东迁至通州副中心,正式拉开帷幕。

1月10日晚,北京市委和市政府的牌匾从原办公大楼摘下,移交至北京档案馆馆藏。

1月11日7点36分,伴随清晨第一缕阳光,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市政协主席吉林出席升国旗仪式,并分别为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揭牌。蔡奇称,规划建设北京副中心,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截至目前,市级机关第一批搬迁完成了35个部门、165家单位的主体搬迁。

1月7日,《凤凰周刊》记者曾实地探访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发现沿运河而建的一片建筑群已经开始启用,往来市政机关办事的人不时出入。门口虽设了岗哨,但当时铭牌牌匾尚未悬挂。

北京城市副中心具体范围(探访北京城市副中心)(1)

“四套班子”和“四小部门”先期搬迁

2018年10月18日,北京市国资委发布正式消息,确定北京市委市政府将在11月15日正式启动搬迁工作。先期搬迁的是市四套班子(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和四小部门(发改、财政、规划、住建)。有知情人透露,四套班子元旦前已迁往新址,四小部门则在元旦假期期间完成搬迁。

从北京地铁6号线郝家府站出,沿运河东大街走不到百米,到清风路交叉口,就是新的行政办公区。这是一片沿着中轴线而建的“中国风”建筑群,以运河东大街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行政办公区绿林环绕,还有一条河流贯穿,正符合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格局,整体风格简朴庄重大气。

南边的建筑群以灰白色调为主,自北边正门进,就来到新的北京市委所在地。这栋大楼,采用了中国古建筑的坡屋顶设计。穿过市委大楼继续向南是一个大广场,广场的西边是市政协,东边是市人大。这三家构成一个“品”字型格局,主广场位于中间,整体布置整齐美观庄严。

北京城市副中心具体范围(探访北京城市副中心)(2)

建筑群设计极具匠心,层次错落有致。值得注意的是,沿河道部分没有修筑围墙,也没有设置栏杆,与外界以运河天然水体相隔,看上去视野开阔,不再给人“院子”的感觉。建筑群的外围则是园林景观,修了一圈步道,隆冬时节的中午,依然有工作人员在这里散步,三三两两。

沿着蜿蜒步道,可以直达“千年守望林”。十几棵从副中心拆迁村移植过来的大树,分散在其中。站在最高点,可以眺望整个建筑群。

关于“千年守望林”名字的由来,有一种解释是,北京副中心的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还有一种说法是,“千年”之意不在远眺未来,而是回望历史。1012年,辽开泰元年,改南京幽都府为燕京析津府,直辖11县并统6州,为五京之一。北京算上陪都的历史,距今恰好千年。

北边的建筑群是市政府系列,以浅灰色调为主,北京市政府位于最东端。市政府大楼外墙,仿照的是老北京四合院的古城墙设计。其他委办局也有入驻,但因为没有挂牌,前来办事的人只能循着街道地址来找,时不时停下车向街边的保安问路。这个建筑群当初也预留了水系,还新修建了一座景观彩虹桥。

北京城市副中心具体范围(探访北京城市副中心)(3)

行政办公区配套的公路、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完备,标志标线、路牌都是崭新的,绿化的草坪和树木也已移栽完成。时值隆冬,运河靠近岸边的部分已经结冰,河道中央依然流动的水体则颇为清澈。新移栽的树木打了支架固定,灌木和草坪都覆盖着暗绿色的厚布保温。

北京城市副中心具体范围(探访北京城市副中心)(4)

灌木和草坪都覆盖着暗绿色的厚布保温

据官方消息,首期搬迁合计将达到2万人左右的规模。而后,将会直接或者间接推动超过40万人正式入驻通州城市副中心。但为方便企业市民,所有为企业市民服务的各级各类政务大厅、办事窗口均不迁入城市副中心。

三年超万亿建设副中心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正式启用,意味着作为北京新“两翼”之一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北京空间格局调整迈出重要一步。

随着政府的搬迁,未来几年北京对通州的投资力度加强,亦会带动北京国企,医院、学校等等各大产业流向通州。有评论称,北京政府的东迁,不仅是一次人口的迁徙,也标志着通州将成为北京新的中心。“政府在哪里,中心就在哪里”。

前不久的一个论坛上,北京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赵磊表示,随着市级行政机关的搬迁入驻,通州区也正式进入城市副中心时代,作为北京新“两翼”之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和建设也迎来了副中心的周期。他戏称,现在流传着一句话:“首都在那里?首都在北京。北京在哪里?北京在通州”。

北京城市副中心具体范围(探访北京城市副中心)(5)

1月4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25年)》发布。这是中央层面批复的首个控制性详规。根据规划,未来将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新时代的精品城市。

具体而言,副中心常住人口要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内部通勤时间不超半小时;拓展区覆盖通州全区约906平方公里;首设战略留白地区,划定建筑高度分区;不搞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副中心与北三县将统一规划、政策、管控和标准;副中心和北三县交界地区严禁大规模开发房产。

北京市政府有关人士此前曾专门就通州城市副中心未来发展做详细解读,称到2020年,京津冀三省市将合并成立“国家首都特区”,而北京市“三高一低”产业将外迁。主要涉及水泥、造纸、化工、家具制造、建材、服装纺织、铸造等门类。

从2018年到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总投资规模将会超过1万亿,预计将会启动1000个项目,重点其实还是在轨道交通、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上面,未来三年城市副中心基本成雏形。“这个投资规模,与雄安新区的计划安排基本一致,除了目前确定的八通线、17号线东延计划,可能将会有6号线东延、18号线东段计划,22号线也将会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该人士称。

北京城市副中心具体范围(探访北京城市副中心)(6)

与此同时,北三县正式进入通州协同发展区,“三统一”规划即将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根据进度安排,“三统一”规划可能在2019年春节之后正式公布实施。统一规划还将正式确认,廊坊北三县成为通州城市副中心发展的产业协同区,疏解北京人口,安置非首都功能,属于通州的“小雄安”。

据北京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赵磊透露,目前,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框架已经拉开。仅2017和2018两年,市委、市政府就安排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近500项,投资超过2000亿元。未来三年,副中心计划实施项目1000余个,计划总投资超过万亿元,聚焦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经过测算,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加上拓展区,通州区区域总面积906平方公里,到2035年的规划建设任务工作完成,总投入大概需要几万亿元”。

通州“预留地”传言,屡传屡被澄清

通州古称路县,始建于西汉初年(公元前195年),金天德三年(1151年)设州,因“漕运通济”得名通州。历史上,通州就承担着首都北京的一部分行政职能,承担着分流京城人员、物资的重要作用,为拱卫建设、繁荣安定北京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通州的城市功能定位先后经历了“卫星城—新城—重点新城—现代化国际新城—城市副中心—行政副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过程。

2016年5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对其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予以明确。“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式落锤。

此前有消息称,北京市政府东迁后,东城区和西城区将在适当时候合并,成为国务院直属特区,与美国华盛顿特区类似,特区内基本都是国家部委等部门。

亦有传言称,此方案已论证了十多年,但北京市一直不动。对此,中共中央曾表态,“如果你们不搬,就我们(中央行政区)搬。”

查询过往文件,有关“预留行政办公用地”的表述最早出现在2004年。当时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圈出了11个新城,并要求重点发展通州、顺义、亦庄三个新城,通州成为距离北京中心城区最近的重点新城。

总规第75条,“为保证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全国工作和开展国际交往的需要,调整优化中央行政办公用地布局。根据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土地置换整合,形成组团式、相对集中的布局模式。在南苑或通州潮白河与北运河沿线的地区预留行政办公用地”。

当时就有规划专家建议,在通州建设新的中央行政办公区,打造北京的“副中心”。

北京城市副中心具体范围(探访北京城市副中心)(7)

2004年6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称,“通州以东区域已经初步凸显了其作为中心居住区的优势和功能,将成为‘居住中心区’”。文章还采访到一位地产商,该地产商表示,从有关部门获悉,北京市政府已有东迁的计划。在此报道中,设计师柯焕章表示,“沿着长安街向东,到CBD,再到明确通州建设‘副中心’,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北京延续一个向东发展、东扩的逻辑。”

次年发布的通州新城规划,亦曾提到“在潮白河沿线与六环路东南地区预留中央或市属行政办公用地”。但北京市规划委随后澄清说:5年内没有搬迁计划。

这一搁置就到了2012年7月。那年北京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聚焦通州战略,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这是官方首次提出,通州成为北京的城市副中心。2013年,在北京通州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中,“首都城市副中心”先后出现了28次。

2014年4月,北京原市委书记郭金龙表示,通州是城市副中心,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处于桥头堡位置,要积极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2015年6月9日,针对网上有消息称“北京市政府搬迁通州步入倒计时”,北京市委宣传部表示,网络传言不可信,以权威部门正式发布为准。

但几天之后,2015年6月13日,香港《文汇报》援引权威人士说法,称北京市四套班子将搬迁。几乎同时,北京市部署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称通州副中心建设是重要任务之一。

到了年底,北京市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闭幕,会议正式公布了北京行政功能搬到通州的消息。会上提出,确保2017年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通州区有实质性进展,要求科学规划,倒排工期,建设好增量,调整好存量,探索积累经验。

到真正搬迁,时间又几度推迟。先是说2017年底,直至此次正式启动搬迁。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凤凰周刊】创作,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