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河北漫山村搭上旅游车)
依托景区谋发展,漫山村摆脱了贫穷。 马静 摄
长城网讯(记者郭庆敏)“漫山”是个村名,由6个自然庄组成,位于河北省灵寿县的南营乡。“自从我们这里开始搞旅游开发,‘漫山花溪谷’的名气越来越大,我们也跟着沾了光、脱了贫。”5月10日,51岁的王艳红对记者说。
离“花溪谷”景区的入口处不远,有三栋崭新的住宅楼,安置的都是漫山村的易地搬迁贫困户,一共55户。王艳红就是其中的一员。过去,她住在漫山村一个名叫“要关石”的自然庄里。
“那时候,房子在半山坡上,交通很不方便,连自行车都不能骑。加上我婆婆有病,需要常年吃药,日子过得很苦。”王艳红说,“现在好了,不光住上了楼房,村里还在景区给每户安排了摊位,我们家主要经营太阳帽和玩具,一年下来,少说也能挣上大几万元。”
在漫山村,过去,王艳红一家不是最穷的,现在,也不是最富的。在三栋易地搬迁住宅楼的前面,有大大小小四五家二三层楼的宾馆。“这些都是我们村的人盖的,每个宾馆的投资都不低于100万元。”漫山村党支部书记田文书告诉记者,“我家的宾馆盖得最早,当时花了85万元。”
在漫山村,田文书家第一个盖起了宾馆。 马静 摄
那时候,田文书还不是村干部。“过去,家里很穷,连电灯也没有。”田文书介绍说,他1992年参军入伍,1997年复员回家,在派出所打了一年工,“当时,看到地上铺的瓷砖,都觉得很稀罕。”
也许是在外闯荡开阔了眼界的缘故,1998年,再次回到村里的田文书,心里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想法:不能再这样穷下去了!
一没资金,二没技术,能做什么呢?思来想去之后,他从家里翻出3000多元的“复员费”,开始了自己的养羊生涯,这一养,就是7年。“最多的时候,我同时养过300多只羊。”田文书说,靠养羊,自己终于甩掉了穷帽子。
2015年,田文书把羊全部卖了。原因是,他想干点别的。
当时,花溪谷景区刚开业不久,但游客却很多。细心的田文书发现,景区附近,居然没有游客住宿的地方。有的游客只能借宿到村民家里。“人家花溪谷景区弄得这么好,咱漫山村守着这么好的资源,可不能浪费了。”田文书说。
于是,他决定把自家的老房子翻盖成宾馆。问题是,父亲不同意。“老人家觉得房子还不太旧,拆了,有点可惜。”田文书说,“更重要的是,家里人都担心:好不容易,靠养羊挣来的钱,盖宾馆,赔了怎么办?”
一遍遍地劝,一次次地说,终于,田文书家的宾馆在2016年盖了起来。
一时间,他成了村里有名的能人和富人——看人家,靠养羊,居然盖起了宾馆。这一年,田文书进入了村支部,担任副书记。
田文书家的宾馆里,有个规矩,用人的时候,优先安排村里的贫困人口,每人每天100元。这规矩,一直延续到现在。
或许正是因为抓住了机遇,田文书家的宾馆开业第一年就挣了35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到2017年底,全村有20多户人家开起了宾馆或饭店,而且,都“嫁接”了田文书家的规矩——优先安排村里的贫困人口就业。
“文书这个人,致富早、有想法。”69岁的村民杨云梅说。2018年8月,村支部换届,田文书成了村里的“一把手”——支部书记。
一年多来,田文书和村“两委”班子一道,引来了100多亩的茶叶种植项目,让20多个贫困人口挣上了“租金”和“薪金”;对村里的危房进行改造,帮6个贫困户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为桃卜洼自然庄铺设了自来水管道,解决了30多个贫困户的饮水困难……
田文书(左一)、白金虎(右一)在和驻村帮扶干部沈振国研究工作。郭庆敏 摄
“田书记每天都忙忙碌碌,很辛苦。”村会计白金虎告诉记者,田文书忙的都是村里的事,连自家的宾馆都顾不上管,“红白喜事,他要去帮忙;谁家有矛盾,他要去调解;有的村民家里水管坏了,也找他,他就马上赶过去维修。去年七八月份,我们这里下了一场大雨,都晚上9点多了,他叫上我,打着伞,挨家挨户去看望村里的贫困户和孤寡老人,然后又去查看河道。”
花溪谷景区内,田文书(左)和村民李瑞英在交流。 郭庆敏摄
记者采访的时候,因为还处在当地的“防火期”,花溪谷景区尚未营业。景区内,63岁的漫山村村民李瑞英正在给花木浇水。一见到田文书,李瑞英连说“感谢”——丈夫患病,花了不少钱,生活遇到困难。村委会除了给她家在景区安排摊位,还帮助两个儿子介绍了工作,并帮她联系了在景区浇水的工作。“一天能挣70元。”李瑞英说。
“下一步,我们准备搞个采摘园,发展生态旅游。”田文书介绍说,“按季节进行种植,让游客无论什么时候过来,都能采摘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目前,项目已经谈得差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