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日照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日照的民俗及其方言土话)

日照黑陶

日照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日照的民俗及其方言土话)(1)

“日照黑陶”地理标志与2011年成功获得注册。日照黑陶俗称日照土陶,是日照土陶器中的灰、黑色陶器。日照黑陶最早民间称谓出自明洪武年间村落族谱,:“祖上以制作土陶器为生,土陶器包括红色、灰色、黑色土陶器”。据考证日照制陶的烧制方法为水润闷窑法,是烧制实用性黑色陶器的主要方法。1959年之前,在《日照市志》、《五莲县志》、《莒县志》、《安东卫志》等日照地方志上,日照制陶业被称谓为“日照土陶器业”。1959年至1990年被称为“土陶器业”、“陶瓷业”及”砖瓦业”等称谓,1990年以后改称“日照黑陶业”。这表明随着时代的变迁,黑陶的名称也随着其形态以及功能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黑陶在1990年前称谓为日照土陶,功能为实用性生活器皿,包括黑碗、黑盆、青砖、青瓦等,官方记载从业人数上千人,产值上百万。土陶中的工艺品如泥哨、泥塑等也有记载。1990年以后,日照土陶官方称谓为日照黑陶,功能为高档工艺品,如花瓶、人物雕塑等,日照官方报纸、年鉴、地方志上都有记载。官方记载的黑陶工艺品企业已达30家,工商企业注册从业人员已达500人,年产值上千万。黑陶中的实用性器皿如黑碗、黑盆、青砖、青瓦已淡出市场。

以1990为分水岭,日照黑陶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从百姓生活中的灰黑色实用性土陶,发展为高档黑陶工艺品。功能从实用到观赏。黑陶的形态也随之变化,从花盆到花瓶,青砖青瓦到平面浮雕、陶制大缸到大型工艺品、泥哨到各种模制工艺品、泥塑-----雕塑。工艺由简单的雕刻工艺发展到镂空、挑点、剔泥、平雕、浮雕等近80种工艺技法。

日照农民画

日照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日照的民俗及其方言土话)(2)

日照农民画兴起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与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并称为中国“三大农民画乡”。1988年,日 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06年4月10日,日照农民画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山东省农民画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惟一代表。近半个世纪以来,日照农民画创作作品数千件,其中100多件在全国展览中获奖,80余件被国家收藏,另有300余件被文化部作为对外交流项目带到国外展出。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乡俗乡韵,给人以强烈的美学享受。春耕秋收、打井修渠、养鸡养鸭、采桑捕鱼、休闲娱乐等生活与劳作场面,在农民的画笔下显得活龙活现,手法大胆,色彩感强烈,情感真挚。

渔民节

日照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日照的民俗及其方言土话)(3)

渔民节是沿海渔民共同的节日,历史久远,是渔民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传统习俗。参加渔民节活动的人员包括从事海洋捕捞作业的人员和进行浅海养殖的人员,即所有从事与海洋渔业生产有关的人员及其家属。日照沿海渔民节是渔民祭海形式的集中体现,表达了渔民对大海的浓厚情感和敬畏之心。渔民节的活动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开光、敬龙王、拿行、敬海神娘娘等活动,渔民节各项活动结束后,船老大们还要聚在一起,边喝酒边交流,谈春季的收成和秋季的打算,以及生产中的感受和须注意的事项等。接着渔民们还举行跳水族舞等民俗节庆活动。

一、开光。

乘六月十三这一天,为新建渔船举行下水仪式。开光是渔家盛事,仪式最为隆重。新船落成,亲朋好友送红旗祝贺,旗幅六尺,取六六大顺之意。贺旗少则数十,多者逾百。船主在天亮前到船上焚纸、放鞭、烧香,将红绿布条悬挂船头。备两只大公鸡,一只在船头处开刀,鸡血从“船眼”流下,染红船头,俗称“开光”,又称挂红。岚山一带渔民称此举为“灌带”,亦称“染龙眼”。意思是该船下水后像龙一样,眼睛睁得大大地、亮亮的,不论白天、黑夜,起雾、下雨,都能看得清、多打鱼,并处处得到龙王的保佑。取鸡血开光,意在借鸡的谐音,喻“大吉大利”之意。另一只公鸡放掉,谓之“放生”,意在即使遇上海难也可免于一死。开光后,新船即可试航,俗称“下河”。下河时,要烧香、焚纸,大放鞭炮,插上亲朋送的贺旗,也有插上竹扎的摇钱树的。一切就绪,亲朋邻里聚集海头,欢送新船下水。新船下水后,船上渔民还有许多禁忌:酒盅、饭碗、盘子不能倒扣在桌子上,筷子不能放在碗上,遇到东西翻过来了,不能说“翻了”,要说“打个张”;也不允许妇女上船,怕会翻船。

二、敬龙王。

六月十三日渔民节的这一天,渔民们要杀猪宰羊、蒸饽饽、准备各种糕点、水果等供品,在龙王庙里和各自的渔船上张贴对联、悬挂彩旗。渔民们起来,抬着披红戴花的猪羊和各家准备的供品,一路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在秧歌队、旱船和围观的群众簇拥下来到龙王庙。上午八点,祭拜活动开始,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彩绸飞舞,船老大们把各种供品摆放在龙王殿前,依次烧香磕头,叩拜龙王。

三、敬海神娘娘。

以前有一种大风船,船上供有海神娘娘,在船尾设有香案,供三杯酒。出海时,船老大站在船面上,口含清水朝东南方向漱一次,再进仓为海神娘娘上香敬酒,口中念念有词,祈求风平浪静。现在,船上不再供海神娘娘,在龙王殿一侧设有海神娘娘殿,祭拜活动都在龙王庙与祭祀龙王同时进行。

四、拿行。

又称“抓行”,是渔民节的一项最为的重要内容。据传,清朝道光年间,戴家村人首倡“拿行”之举,得到石臼所一带渔民的响应。近海渔场,鱼的多少不一,民谣道:“拿了老虎头,吃喝都不愁;拿了金盒底,不种稻子也吃米;拿了下边外,潭漂(浮子)、蛏子一起卖”。因此渔民在每年的六月十三,以抓阄的方式来确定各自的渔场。过去没有定位仪器,渔民根据目测,以自然景观为基准坐标,分出能看见“河山”的海区,能看见“嶝山”的海区……诸如此类像分地一样划分渔场,并起上名字“老虎头”、“老虎脚”、“鲤鱼池”等等。六月十三日,船老大们还凑份子请民间的戏班子唱戏,有京剧也有地方戏(周姑子戏、柳琴戏),京剧剧目常演的有《钓金龟》、《杨门女将》、《四郎探母》、《西厢记》等,地方剧目有《张郎与丁香》、《墙头记》、《小姑贤》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剧目;同时还有秧歌、旱船表演,使演出更加丰富多彩。

“拿行”在石臼所海区率先实行,后推及沿海渔村。拿行的仪式由公推的艄公主持,(裴家村一带由请来的道士主持)一般在龙王庙进行。在近海下大网(又称坛子网)的船主,都参加抓阄。六月十三日下午,船老大们仍聚在龙王庙,由公推的老船长或道士晃签决定抓阄的次序。各船主的姓名均写于竹签上,装在竹筒中,晃出一个竹签,此人拿去“抓行”。“行地”(即渔场)写于纸上,装在一截芦苇管内,用红纸包裹,全部放在升(一种计量粮食的工具)内,用红布将升蒙好,放于庙内神台上。渔民从升内摸出“行地”,再将“行地”登记到账薄上,此账称“行账”,以备查询。当晚吃水饺,同一村不下海的人家也吃水饺。相沿成习,渔村形成了六月十三这个独特的节日。改革开放以后,近海作业不再限制区域范围,“拿行”也不复存在;谁先下户(即在海中打桩)渔场即归谁,但仍过六月十三。

五、跳水族舞。

在渔民节这一天,渔民们要跳极具地域特色的水族舞。水族舞造型多是鱼鳖虾蟹蚌,服装制作采用竹篾、白绸布、或绵纸扎制,再用彩笔勾画。水族舞的表演大致分两种形式。其一是即兴表演:众多男女各依喜好,选择一种水族造型套在自己身上,随着锣鼓、唢呐等音乐,模仿水族的各种姿态手舞足蹈,其步伐多采用戏曲台步或秧歌步,也有即兴发挥的;其二是带有剧情的表演,表演时不仅有水族的造型,而且还有人物的造型,通过人与水族特有的联系和特定环境,描述爱情、伦理和寓言故事。常见的剧情水族舞有:《鹬蚌相争》、《渔翁与蚌精》、《哪吒闹海》、《水漫金山》等,由于剧情水族舞运用拟人手法,情节曲折生动又贴近生活,它比即兴表演水族舞更具魅力。

太阳节

日照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日照的民俗及其方言土话)(4)

中国有些少数民族如彝族等也举办太阳节。但是根据文献资料和传统,应该举办太阳节的当之无愧的地区是山东省日照市。

在山东省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的天台山下,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老母庙——这座老母庙祭祀的是我们的先祖太阳神羲和,当地人称羲和老母,这在全国众多的老母庙中尚不多见。

日照地区的太阳崇拜习俗以天台山下太阳节(老母庙庙会)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大,影响最为广泛。

日照纸扎

日照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日照的民俗及其方言土话)(5)

纸扎,融剪纸、绘画、草编、竹扎和裱糊于一体,是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纸扎艺术传入五莲的时间已无考。据洪凝村一位老者讲,清道光年间,他的家祖就从事纸扎工艺,他已是第五代传人。解放前多扎牛、马、轿,用来祭奠和陪葬死者。有时也扎风筝,有天宫、燕子和嫦娥等。还扎制彩灯、龙灯。1986年,洪凝村创作了“双龙戏珠”纸扎艺术品。该艺术品仅高一米,造型别致,寓意深刻。

日照工艺刺绣

日照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日照的民俗及其方言土话)(6)

工艺刺绣品是东港区的传统工艺品。民间妇女的手工绣品,注重图案、色泽、细密度的结合,表现图案千姿百态,或龙凤呈祥,或福禄寿禧……惟妙惟肖,成为婚嫁、童装、鞋垫等日常用品不可缺少的饰物。 随着生活需求量的增大,绣品的需求日益增大,手工生产难以满足需求,机绣、电脑刺绣应运而生,产品种类也由单一的家庭消费品转变为宾馆、大酒店理想的饰用合一用品。东港区现有工艺刺绣企业十余处,个体(联合体)加工户1万余户。东港绣品选料考究、绣工精细,图案花纹布局合理,色彩丰富,自然景色浓,层次清晰,主体感强,为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所喜爱,饰品畅销日、美、德、英、加等国家和地区。

日照石刻

日照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日照的民俗及其方言土话)(7)

日照石刻发展到现在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形态各异的石刻深刻反映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为了继承和发展这一古老的石刻工艺,弘扬灿烂的民族文化,东港区一位有志青年招集8位农民石刻爱好者,用8根大锤,昼夜奋战雕出了12件美丽的日照石刻,在1989年的青岛小交会上吸引了无数中外客商。从此,东港石刻在东港这块土地上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满江红

日照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日照的民俗及其方言土话)(8)

东港民歌“满江红”流传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以前。其曲调优美细腻,古雅抒情,素有“细曲”、“雅歌”之称。

“满江红”为大型民歌套曲,由于传唱的历史长,加之人们在传唱中不断加工修改,使曲调、风格及演唱形式都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主曲与夹曲于一体、回旋变奏、统一完美的艺术形式。

主曲共六个部分和一个尾声,其中第一、二、六部分为单乐段,第三、四、五部分为复乐段,主曲后面有一个七小节半的过门贯穿全曲。主曲舒缓抒情,古雅优美。

日照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日照的民俗及其方言土话)(9)

方言土话

意头——太阳

月嬷嬷——月亮

乃尔——地点、部位

栅子——用秸秆扎制的方或圆柱体状的容器,多用来盛草。现已少见。

网巴——用草绳拧结成的大网兜。

姥娘——外祖母

小叔(姑)子——对夫弟(妹)的称呼

大伯头子——对夫兄的称呼

舅子——对妻兄弟的称呼;若再加“胡儿”,即含贬义

丈人胡子——对岳父的谐称,同丈人老头;有时带贬义

瞎巴(尕)——无能或无能的人

耍乎料——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或一事无成的人

糊度——稀粥

黏珠——稀米饭

改珠——加盐或油的稀米饭

香油果子——油条

站把子——用空高粱穗扎制的扫帚

噶拉——①圆圈,“画个大~”;②打交道(用于否定语态)

当晌芯——正中午

张(Jang)麻麻儿——刚才

崴子——青蛙

雀瞽眼——夜盲

地干子——瓜干

糜子——麦子

长虫——蛇

唠唠——童语,指猪

麻胡——狼

蛐蟮——蚯蚓

大兔子——狐狸

克郎——架子猪

稳子——水牛犊子

趴猪——公猪,去势后称腙猪

挲猪——母猪,阉割后称岑猪

扁扁嘴——鸭子

枵鸡——鸡苗

呤巴——雄知了,哑巴则为雌知了

堂屋——正房,是传统民房的客厅

锅屋——偏房,是传统民房的伙房

果子——花生

秫秫——高粱

鬻豆——玉米

叮头——用瓜干面做的面条

幢乎——用木板或秸秆做的壁橱

垠障子——炕头上用于隔开锅灶的安全墙

茶壶铫子——烧水用的泥陶壶,也叫燎壶

朝(音qao)——弱智

朝巴——弱智者。同类型词有“哑巴”等

不系(xi)干儿——没关系

不(嬉)带……的(di)——不应当用(……方法),如“不嬉带玩赖的”

不嬉逮的(di)——没必要去计较

哈水——喝水

一(大)晌意——夸张语。上午的一段或全部,表时间长、费时多

扎鼓——治疗、修理、(用不太正当的手段)整治人等

捣鼓——①不懂技术的人所做的修理;②没有意义的制造;③委婉地索取财物;④暗地里操作、策划事端

燎水——用柴草烧水

说媳子——娶妻、媒事

出门子——出嫁

Qie着——躺着的状态或长时间卧床不起

仰构着——仰面躺着

崴拐着——坐或趴时用肘或臂支撑着身体,半躺半坐的样子

寻寻(森森、笋思)——寻思,即考虑、猜测等

晒阳儿阳儿——晒太阳

囊乎囊乎——暖和、取暖

拉咕拉古——商量、沟通、谈判等,有时带有威胁意

噘人(jo yen)——骂人

噱仗(jo jang)——吵架

摆叽(乎)——(好)打扮或耍花架子(近于比划)

馇(cha)——煮(稀饭),如馇粘珠

咔——跌倒(伤),如“我骑车咔着了”

来尿——尿床

泉水——泉为动词,意为从细逢里冒出或渗出水

尿尿(sui niao)——小便

使坏——用阴谋手段给别人亏吃

一了—— 一切都准备好了

一当—— 一切妥当

Cei 他吧(bao)——随他去吧,或算了吧(别计较了)

骇——捶打。如~~腿、~~背,警告时常说“骇死(shi)你”

惨——男性常将“骇死你”的“骇”说成惨,带恶毒意

冈了……了——忒……了,如“冈了狠(黑、冷、甜……)了”

扎煞——不安分、不本分、轻悄肤浅的样子

(不)仁(yin)吾——(不)正派、(不)帝道,(不)按规矩和约定做人和事,常用在对异性有越轨的动作行为表现时

能一 ——有能力、有体力

有能处——有本事

姬降(扒挂)——好打扮(的人),也说姬摆

忘汉喜呆(音“逮”)——记性不好

烦气——嫌弃

楦乎——松软

方方热——很烫,也说方乎热

方(方)开——沸开(的水)

淞(货)—— 个大而无能(的人),意近软蛋

稀(吊)松——不太严重,稀松了了

一模天一模地—— 一模一样

虎了吧唧——恶头恶脑、不讲理的样子

快当地——快一点!

凹咕(wa gu)——感觉吃亏、冤屈而表现在表情上的样子

乜(nie)个——这个、那个(作用同英语的“the”),如“乜个乃尔(确定的某个地方)”

那(乜)道户的——某种人(贬义),也说那(乜)户色的。户为种、类,如:“你这人怎么乜户样儿啊?”

眼见(不待)不……的?——难道不……?;敢确定不……?

安恙来!——无可奈何的悲声

还(han)是咳!——(你说的)是啊!

没见天日(音仪)!——从没见过这样的(人和事)!

弄么样?——(怎么能)如此这般做事?

了不了!——表示发生意外时的关切痛惜和来不及的心情,经常加上“喃喃喃”

诶气罢罢罢!——对某人不满意或瞧不起时的叹词

谐么!——口头语,原意为骂人,是对现实不和谐的叹词

吊——用在语头或倒第二个音节上,读重音。原意为骂人,是对现实不和谐的助词

喃喃,你看看!——常重叠使用,表示事情出人意料、令人措手不及而无可奈何之语

你说说(怎么乜样儿么)!——听或说到某个不可理喻的人或事时,半是自言自语、半是征求同情的用语

你听听(人家)——听到某个善举时的赞美用语,常在此前加重叠咂舌之音,表示羡慕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