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

2001年7月19日至8月1日,全家再次出门,旅游了南京、黄山、千岛湖、杭州、无锡、苏州、上海,领略了祖国山河的壮观美丽。7月19日乘T116次前往六朝古都南京,20、21日游览了中山陵、灵谷寺、明孝陵、紫金山天文台、南京总统府、秦淮河、夫子庙、雨花台烈士陵园、玄武湖公园、鸡鸣寺等名胜古迹。21日晚乘火车于22日到达旅游胜地黄山,以“累不累,看看挑夫肩上担;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的自编格言激励全家步行10小时游览观光了风景秀丽的黄山。真正体会到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千古名句的奥妙之所在。夜宿黄山后,23日在高温下乘船观光了风景优美的新安江水库(千岛湖),而后乘汽车到达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六大古都之一杭州。24、25日游览了美丽的西湖、孤山、岳王庙、灵隐寺、飞来峰、六和塔、钱塘江、虎跑泉等名胜古迹后25日晚到达无锡。26、27日观光游览了无锡名胜鼋头渚、蠡园、锡惠公园、灵山大佛等名胜。27日下午到达旅游胜地苏州,28日观光了虎丘、寒山寺、拙政园、狮子林。29日上午进入上海,当日游玩了上海动物园、人民广场。次日游览了世界第三高楼金茂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及南京路,并登上了88层之高的金茂大厦,感受了上海的百年文明。31日上午游览外滩,再次在南京路购物,而后乘坐当日T116次于8月1日返回兰州,特此记之。

这是2001年旅游回来后写的旅游小记,并专门制作了旅游相册。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1)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2)

2001年8月份制作的旅行相册中的二页。


七月二十日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紫金山中茅山坡,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3)

2001年7月20日游览观光中山陵,这是当时购买的门票。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4)

博爱坊,上有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5)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6)

沿墓道前行为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7)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代表着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8个平台,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8)

门额上分别刻有:民主、民权、民生。中门上嵌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直额。祭堂中央供奉孙中山坐像,高4.6米,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9)

华表。祭堂前有一对华表,总高12.6米,下粗上细,直径下部为2米,上部1米。


灵谷公园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10)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11)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12)

灵谷公园大门是一座三拱门的门厅,上覆绿色琉璃瓦,两侧是红墙。中门上题"灵谷胜境",两侧偏门各书"松声"、"泉涛"。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13)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位于南京城东郊中山陵园,钟山风景区灵谷景区内。阵亡将士牌坊共分五间,建于42层石阶之上,牌坊高10米,钢筋水泥构筑,外镶花岗石,仿造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形式,顶覆绿色琉璃瓦,饰有水泥脊兽,斗拱三级,四角起翘,十分壮观。牌坊正面题“大仁大义”,背面题“救国救民”,均由国民党元老张静江题写。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14)

牌坊前的石兽。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15)

公园景色。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16)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17)

公园景色。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18)

孙中山纪念馆楼前广场正中的花台上竖有一尊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先后参观了灵谷寺、灵谷塔、无梁殿、宝公塔、三绝碑、万工池等众多名胜古迹。


明孝陵

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19)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20)

明孝陵神道的“石像路”。路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这些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各有寓意。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21)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22)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23)

明孝陵神道的“翁仲路”。路两旁依次排列一对望柱、两对武将和两对文臣。明孝陵神道完全依地形山势建造,形成蜿蜒曲折的布局。


紫金山天文台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24)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25)

“紫台”是天文人对紫金山天文台的叫法,区分“国台”——国家天文台,和“上台”——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具金陵毓秀之美名,又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王气,天文台就位于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城遗址附近。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26)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27)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28)

照片中的白色半圆球形屋顶的小房子,是天文观测室,半圆球形的屋顶是可以转动的,屋顶上还开了一道裂缝天窗,望远镜就可以随意转变方位,观测天上的目标。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29)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30)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31)

露天陈列的古观象仪器。天球仪、浑仪、简仪和圭表岿然屹立。这些古仪为明清复刻,铸工精巧、造型美观,腾龙、祥云、花饰等雕饰细腻流畅,栩栩如生。


总统府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32)

南京总统府,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这里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也有近代西风东渐时期的建筑遗存。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辟为大总统府,后来又为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33)

南京总统府。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34)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35)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36)

总统府中轴线的左侧为天平天国洪秀全及清两江总督史料陈列馆。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37)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38)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39)

熙园内堆叠的假山。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40)

熙园内堆叠的假山。

总统府中轴线的右侧为熙园,这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园林,面积不大,与总统府连为一体。


南京夫子庙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41)

南京夫子庙,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吉林文庙、南京夫子庙)。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42)

夫子庙棂星门。夫子庙四毁五建,最后一次毁于1937年日军炮火。1985年夫子庙复建修葺,是一组规模宏大的仿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孔庙是国家祭孔之处,贡院是国家科举考场,学宫是国家讲学之所。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43)

摄于2015年10月。这是前往南京在秦淮河畔,用手机拍摄的棂星门照片。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44)

夫子庙大成门。大成门楹联: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45)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46)

在夫子庙大成殿前留影。大成殿楹联: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47)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48)

夫子庙大成殿前面的露台上有“至圣先师”的孔子铜像,高4.18米,重2.37吨,国内孔庙中比较大的一座孔子铜像。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49)

大成殿后面的学宫大门。门楣匾额上的“东南第一学”五个金色大字,由清朝第43位状元,南京本土状元—秦大士题写。大门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50)

院内东西两侧分别有“习礼亭”和“仰圣亭”。这是习礼亭,亭内摆放“圣音鼓”。圣音鼓,仿湖北崇阳出土的商代青铜鼓。鼓高2米,寓意喜迎2000年而铸,重1000公斤,鼓面直径1米,鼓身长1.2米,其整体铸造的青铜大鼓堪称全国之最。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51)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52)

“仰圣亭”里摆放着“礼运钟”。礼运钟,钟高2.55米(寓意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而建),重4000公斤,撞之其声浑厚,余音悠扬。钟面精雕细刻,图文并茂。

青铜“圣音鼓”与“礼运钟”于1999年9月同时铸造。钟名和鼓名由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题写。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53)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54)

南京夫子庙——天下文枢牌坊,1984年重建,是夫子庙的标志性建筑。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55)

摄于2015年10月。对比后发现,牌坊的柱子上增加了楹联。上面的“天下文枢”是集颜真卿的字。“枢”,原意是转轴,引申为中心,这是把孔学比作古代学问的核心,是封建社会思想舆论一律的标准解释。牌坊两根中柱上挂的是署名乾隆皇帝撰的楹联:允矣斯文,为古今中外君民立之极;大哉夫子,会诗书易礼春秋集其成。

牌坊外柱楹联:源脉悠长,诗礼江山昭日月;人文荟萃,弦歌画舫又春秋。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56)

江南贡院牌坊。牌坊楹联:圣朝吁俊首斯邦,看志士弹冠而起; 天府策名由此地,喜英才发轫而前。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57)

秦淮河畔景色。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58)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59)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60)

摄于2015年10月,用手机拍摄了几张照片。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61)

当天游玩结束后住宿南京,晚上在旅馆就开始认真看旅游前购买的一本《华东黄金旅游线导游词》,一则是研究旅行路线,二则是恶补知识,在游览时好给儿子解说。


七月二十一日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62)

2001年7月21日一大早,到达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63)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64)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65)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66)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67)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68)

大桥由正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桥的上层为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为双轨复线铁路桥,宽14米,全长6772米。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69)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70)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71)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72)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73)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74)

长江大桥建设8年,耗资达2.8758亿人民币,耗用38.41万立方米混凝土、6.65万吨钢材。1960年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14年7月入选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南京雨花台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75)

话说从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这一带传礼授农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起,雨花台一带就成为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三国时,因岗上遍布五彩斑斓的石子,又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高僧云光法师常在此地高座寺后的山顶设坛讲经,有僧侣五百余人,趺坐聆听,讲得精彩,听得入神,盛况空前。相传此事感动了佛祖,遂落花如雨,化作遍地绚丽的石子,雨花台由此得名。成语“天花乱坠”正由此传说而来。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76)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77)

雨花台纪念碑。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78)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79)

长方形的石雕,上面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80)

阁台南墙上方镶嵌“古雨花台”石匾,顶层南、北两面檐口下侧各悬挂“雨花阁”木匾。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81)

雨花阁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复建于1997年,坐落在古雨花台遗址上。阁叠三层,檐卷四重,内有巨幅云光法师说法瓷砖画,讲诉着雨花台的历史。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尤其是城南雨花台地区寺庙林立。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反映了当年的景象。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82)

十二生肖石头。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83)

石苑。

参观石展。


玄武湖

玄武湖公园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也是中国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和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被誉为"金陵明珠",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84)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85)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86)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87)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88)

小小旅行家。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89)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90)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91)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92)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93)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94)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95)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96)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97)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98)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99)

沿着玄武湖游览、观光、拍照。


鸡鸣寺

鸡鸣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鸡笼山东麓山阜上,又称古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誉,是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100)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101)

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临寺院,并为这座古刹题书了“古鸡鸣寺”大字匾额。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102)

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

铜佛殿建于1984年,殿内供奉由泰国僧王赠送的释迦摩尼佛像。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103)

南京出游日常(家庭旅游小记一)(104)

七层八面的药师佛塔,为1990年重新建造,是鸡鸣寺历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塔高约44米。此塔被称为消灾延寿的药师佛塔,含国泰民安和为香客、游人消灾延寿的祝祷之意。宝塔南面正门上额题“药师佛塔”四个大字,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手迹。

至此,用2天时间游玩了六朝古都南京的大部分景点。2001年7月21日晚,自南京火车站乘坐火车前往黄山。

下一篇:家庭旅游小记(二)——黄山行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