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无锡惠山湿地公园堰桥(无锡堰桥以心)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东浜公园游憩活动区的塑胶场地与景观灯搭配,让夜间的公园充满魅力;曲线休闲步道融入复层绿化,让人仿佛置身林中幽径。这番景象不只是边角一隅,而是各村巷的普遍写照。今年以来,在党史学习教育这个“新引擎”的推动下,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现有8个涉农社区,86个自然村,结合谋方向的全局观、找抓手的实干观,进一步促进着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通过建章立制、加大投入,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描绘了一幅“三美融合”的乡村新蓝图。

无锡惠山湿地公园堰桥(无锡堰桥以心)(1)

用“制”达“治”,展环境提升之美。环境整治,制度先行。建立巡查制度,农村农业局联合第三方,对86个自然村实行全覆盖每日督查,通过即查即改,卫生环境得到有效提升。街道分管领导每周带队督查一次,针对日常督查发现问题的整治情况回头看。督查的脚步脚踏实地,也让环境提升的理念落地生根。二是完善奖惩制度,制定了《堰桥街道农村人居环境“红黄黑”榜评选方案》,开展街道“红黑榜”评选,对进入"黑榜"的社区,实行一票否决。并以紧盯“黑榜”村,多创“红榜”村为目标,实现环境治理的再发力。三是倡导“一村一制”,如尤旺社区推行“网格化 铁脚板 责任制”,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通过行而有效的各类制度,使环境整改提升的责任压得更实、整改效率压得更紧、整改成效压得更牢。

无锡惠山湿地公园堰桥(无锡堰桥以心)(2)

众“合”凝“核”,显品质乡村之美。街道农业农村局与各社区、各部门紧密衔接,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抓村带户、发动群众,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周周见成效。一是环环相扣,各环节各相关部门协调一致,注重规划设计落地、注重项目建设推进、注重整治品质提升;二是整体推进,推动人居环境提升与文明城市创建、美丽河湖建设、城市更新项目无缝衔接,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确保取得最佳效益。三是全民动员,依托社区展板、宣传栏等展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宣传海报,大力宣传整治提升工作;针对“门前屋后乱堆放”等易回潮问题,通过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走访,反复宣传发动,提高居民对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升居民的文明素养,营造“人人为人居环境作贡献、个个为人居环境尽责任”的文明新风。

无锡惠山湿地公园堰桥(无锡堰桥以心)(3)

以“心”焕“新”,享人文辉映之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居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在统筹整改提升的同时,除了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更要将环境卫生、农村生活、生态空间有机统一,凸显乡貌、乡趣、乡情,形成“一村一品”,旺庄新村休闲小广场集荷花池、“和谐亭”、文化宣传点等特色,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场所之余增添生趣;横街社区清理违规菜地、拆除私搭窝棚,将菜地改造成小游园。各社区因地施策,注重自然资源、人文传统的保护和挖掘,彰显本土文化与特色,大大提升乡村风貌。绿植景观沿路而生,文化长廊临巷而设,主题公园依水而建,便民设施因需而置,拓宽村道、墙面出新、新添墙绘……注重景观效果,更优化服务功能,步步皆风景,处处皆用心,形成特色迥异的原村生活,让村巷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通讯员 尤文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娜

校对 王菲

来源:紫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