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无锡东林书院里的景点叫什么名字(国内旅游无锡东林书院)

国内旅游:无锡“东林书院”——鸿儒谈笑千古一塾

中国古代一直流传着一种约定俗成的观念,那就是尊师重道,以读书为官为一生最高的追求和愿望,于是这就形成了中国人对于知识和权力的倾慕和追求,尤其是古代的文人志士,穷其一生都在追求所谓的士大夫阶级,用自己毕生的才学和胆识在仕途上寻求到一方天地。而在中国传统的社会阶级结构中,士农工商这一典型的排位就能体现出不同的社会分工导致的不同地位,以及在这种地位中形成的崇尚学习和为官的风气,而作为底层人民想要攀登更高一层的社会阶级,最重要也是最公平便捷的方式就是通过读书为官为宦,我们且不去探究这一行为的目的性和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羁绊和束缚,光从这一制度将中国最为优秀的文人选至朝廷效力组成中国最有权威性的士大夫阶层把控中国绝大部分历史的发展来说还是具有难以取代的巨大作用的,而且这一观念至今对中国仍然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和作用。而中国的南方向来重视宗族和氏族观念,而作为诗书世家来说将自己的子孙后代都引入这个读书为官之道也就成为了每一个世家大族所要重视和坚持的事情,所以中国南方的私塾教育就显得更加迫切和突出,所以留存至今的许多书院在南方诸省市来说就非常丰富。今天我们就要去寻访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东林书院,感受封建年代对于私塾教育的热忱,体会中国传统私塾教育的风貌。

无锡东林书院里的景点叫什么名字(国内旅游无锡东林书院)(1)

东林书院又名龟山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始建于北宋政和元年,是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说起高弟可能大多数人有些陌生,其实说起他的师父便是家喻户晓了。高弟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程颢和程颐的嫡传弟子,北宋是理学发展非常迅速而又兴盛的年代,在那时理学可谓得上是在思想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学科,任何想要在朝为官的人都要学习理学。所以能够在东林书院学习理学,可谓是半只脚踏进官场,就像我们现在说的重点中学一样,只要入学就是半只脚踏进了清华北大的校门。后来由于理学的衰败导致东林书院被废弃,直到明朝时期朱熹等人对于理学的复兴和兴盛,使得理学又在中国的封建统治年代占据了上风,于是东林书院在万历三十二年又被重新修葺,重新聚众讲学,轰动一时,影响非常深远。可见一方小小的书院也会随着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意志的更迭而几经风雨,几经沉浮,所以在那个教育体系不完善的年代,教育还只是随着统治阶级意志而改变,实在不利于教育的一贯性和传承性,所以中国封建统治最终走向末路也是有非常深刻的原因的。

无锡东林书院里的景点叫什么名字(国内旅游无锡东林书院)(2)

东林书院位于无锡市的解放路八百六十七号,是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级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人文价值和历史价值以及对于中国传统的统治思想的演变和兴衰史具有非常重要而且深远的研究意义。这次来到东林书院也是为了圆我一个梦,我从小就在影视剧里看到古代的小孩子会被送到诗书读书,他们的书院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和我们现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这些幼小而又好奇的念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今日终于有幸去非常著名的古代书院一睹当时私塾的风貌。站在东林书院的门口,我便被眼前这个壮丽巍峨的牌楼所震撼了,本来我想象中的书院应该是一个小巧典雅的园子,里面有宽敞阴凉的小屋供予读书论道。但是眼前的这座牌楼还是让我有些惊讶,这是一座非常高大巍峨的老式牌楼,是江南地区的典型风格,牌楼的屋檐采用三层依次降低的风格,使得整个牌楼看起来非常庄重威严,似乎在宣告着对于知识和理学的敬重。门楣上的“东林书院”四个字是多少古代读书人的向往和期盼,青中发暗的色调是经过上千年的时光浸染出来的醇厚和深沉。

无锡东林书院里的景点叫什么名字(国内旅游无锡东林书院)(3)

走进东林书院,便能看到一个非常朴素典雅的门厅,上面的一幅楹联告诫学者要珍惜光阴,勤奋好学。走过门厅便是东林书院日常教授学生的教室了,一进教室的正门便能看到正中央高悬红色匾额“和正”,之下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的画像和牌位,供位的两旁还有非常精美的石刻壁画,左右两旁各放置着圆鼓和编钟。绕过孔子的牌位后,便是日常学习的地方了,这里名叫“依庸堂”。依庸堂的匾额之下的廊柱楹联便是千古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小学的时候就曾经学习过这幅对仗工整,意蕴悠长的名联,今天终于寻得其出处,也是意外的惊喜和见识了。这幅千古名联是明朝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时所撰,他常常在课堂之上评议朝政,读书不忘救国,心怀远大志向和抱负,至今都是读书人用来勉励自己的千古绝唱。这个楹联的梁柱之间放置一个规格非常之高的长桌,是老师所用,两旁依次摆放着学生所用的桌椅,这么一个古代的书院便在这个充满诗书气息和文化底蕴的地方落成了。

无锡东林书院里的景点叫什么名字(国内旅游无锡东林书院)(4)

东林书院的讲堂可不止依庸堂这一个,大大小小的讲堂在书院内还是非常多的,但是都大同小异,有的讲堂会悬挂孔子的画像,有的则是摆放着名家大师的作品,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装饰,唯一统一的一点就是对于学识的崇敬,对于知识传递的热忱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其实无论是在现在的中国还是封建年代的中国,对于知识的崇敬和尊师重道的传统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为只有知识的尊重和热忱,才是一个社会进步的不懈动力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