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相声大会苗阜王声完整版(苏州有戏专访)

"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

一位是上世纪90年代就风靡舞台、

家喻户晓的相声艺术家李金斗,

一位是在央视春晚舞台“一炮走红”、

绽放光彩的青年相声演员苗阜。

昨天(9月4日)晚上,

两位曲艺名家

做客“苏州有戏”融媒直播间,

描绘他们眼中的印象苏州,

揭秘新喜剧时代“笑”文化

背后的秘密,

讲述“说学逗唱”间的艺术人生。

非遗相声大会苗阜王声完整版(苏州有戏专访)(1)

1、之前来过苏州吗?对苏州这个地方的感受如何?

李金斗: 苏州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因为它的文化底蕴、社会地位和国际地位都是“大咖”。

我来过很多次苏州,因为苏州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苏州园林和苏州的美食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我之前吃过两次苏州的枫镇大肉面,肉很好,炖的也很烂,包括配餐都特别好吃。

这次作为一名相声演员,能够来到苏州参与江艺节,参与到江南小剧场中,是得益于苏州观众朋友们对于北京相声的喜爱。这次演出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的小剧场开创很早,无论是从小剧场内部的装饰、还是整体环境,在全国来说都是很领先的,值得北方的小剧场“取经”学习。

非遗相声大会苗阜王声完整版(苏州有戏专访)(2)

2、目前,“江南小剧场”夏秋演出季启动仪式暨“曲韵新风”全国精品曲艺专场展演的开幕演出正在进行中。两位老师准备了什么作品?对于苏州这次的演出有什么样的期待和感受?

李金斗:这次我是来给我的徒弟刘颖捧哏,演出他自己创作的《时尚评书》这个作品。这个作品将传统的相声和现在比较新潮的一些名词揉合在一起,年轻人听起来并不陌生,老年人听起来也很熟悉,是老少皆宜的一个相声作品。

我认为相声到一个地方就应该接收一个地方的民俗,把一些大家爱听的东西通过我们的嘴说出来,我想苏州的父老乡亲会比较满意。

非遗相声大会苗阜王声完整版(苏州有戏专访)(3)

苗阜:我来过苏州十几次了。这两天苏州天气很凉快,但是观众的热情丝毫不减。今天演的是我和搭档王声比较拿手的一个作品《学外语》。这是有感而发的一个作品。因为相声现在备受关注,相声演员经常去国外演出,出去的时候在交流上会有一些困难,我们也是亲身体会,所以就把这样的经历加工后摆到舞台上形成作品。

江浙沪一代的观众有文化,接触到的国外的事物比较多,我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作品引发观众的共鸣。我们经常来苏州这一带演出,对于观众的口味也是摸得比较清,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共鸣

3、相声可能相对在北方比较流行,那么面对南北文化一定的差异时,如何让相声的“包袱”响亮?您创作相声的源泉又是什么?

苗阜:以我的演出经验,南方反而比北方好演。两个原因,一是普通话推广大家都能听得懂,二是北方人听得太多了,南方反而觉得热闹。老话叫“宁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砖”,过了长江就难演。文化差异的调整自古以来就有,因此一定要因地制宜。我拿青曲社举例,在杭州、上海、深圳、广州、无锡、苏州都很受欢迎,专场的票也很快就售罄。

我们在西安打基础,在北京起家,业务这个问题,其实是灵性最重要,过去老先生教导我们:第一,要有天分,没有天分就别干了。第二要勤奋,多想多琢磨。除了每天睡三小时之外,我脑子里基本都是业务和我现在要干的事。

我一直觉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我有记笔记的习惯。所以听到好笑的笑话我就会赶紧记下来,不断积累,到了一定的契机时,它可能就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完整的段子。艺术一定是来源于生活,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无法引发共鸣。

说相声就是制造快乐并快乐着。我私底下不爱说话,是个很无趣的人。而且我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要去做,我还是陕西省的志愿者协会的会长,会去做大量的志愿工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工作能让我接触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从不同的人身上感触不同的人生,可以帮助我获取很多的创作源泉。

非遗相声大会苗阜王声完整版(苏州有戏专访)(4)

4、在今天的开幕演出上,聚集了苏州评弹、相声、扬州清曲、梅花大鼓等形式多样的演出表演。在您看来,苏州的评弹、昆曲有何特点?

李金斗:我觉得昆曲最大的特点是“文静”。昆曲是一种古老且高雅的艺术,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演员们扮相文雅,表演细腻,非常好看,能让浮躁的人静下心来去感受,这个很了不起。

评弹也是可以代表苏州的一种高级的艺术形式,很多名家都在苏州。苏州评弹学校也是培养了很多的年轻人。

非遗相声大会苗阜王声完整版(苏州有戏专访)(5)

这次“曲韵新风”全国精品曲艺专场展演不单是有相声,评弹,还有苏北琴书、扬州清曲,还有一些北方的曲艺艺术形式,包括相声、快板、双簧等节目。

全国有500多个小剧场,这次我们小剧场联盟中来自全国各地小剧场的将近20位名家们齐聚苏州,带来各自的节目,选取的都是观众比较喜欢且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节目。我们要在这演出将近20场,这次江南小剧场牵了一个头,也让我们在苏州学到了很多东西,如果我们的节目能给大家留下一些印象,那就很知足了。

非遗相声大会苗阜王声完整版(苏州有戏专访)(6)

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曲艺一直占领着非常重要的一块地方,据不完全统计,现在还流传在民间的各类曲艺形式多达400多种,在这其中相声可谓是最受欢迎的曲艺之一。在当下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您认为相声到底适合在什么地方传播?

苗阜: 毋庸置疑,相声本身一定要回归剧场。

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升,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过去是没钱买票,现在的演艺市场非常大,走进剧场,我相信将来一定是大趋势。因为我们也做过调研,发现老百姓其实是愿意买票进剧场的。

就像青曲社,周二的演出依旧是满座。青曲社天天演,一年休息三天,大年三十、初一、初二,对于演员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

6、这几年相声市场发展的越来越好,相关综艺也很多,相声的观众群体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在这个新时代,对于以相声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曲艺,您认为应该如何发展下去?是努力迎合市场还是坚持传统文化?相声演员又该在这个时代浪潮之下做些什么呢?

李金斗:相声创作来源于生活,相声演员通过观察生活看一些社会的现象从中得到灵感,再通过语言艺术加工化成相声,叫大家听着可乐。

相声的四门功课“说学逗唱”,“说”是必须语言过关,唇齿舌鼻喉,发音要准确,目的就是让老百姓把每个字都听清楚。相声演员舌头要会打嘟噜,才能给大家说清楚,听不清观众就不会乐。

“逗”的是智慧,并不是逗贫。每一段相声都有它的现实意义,不管是新的还是旧的,都需要做到主题鲜明,讽刺点到即止。

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把想传递的东西传给大家,叫大家笑了,相声就达到目的了。

小剧场怎么才能办的更好?必须要接地气。

我们曲艺的艺术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不仅让老百姓都听得懂,而且价钱还便宜。

非遗相声大会苗阜王声完整版(苏州有戏专访)(7)

苗阜:相声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现在讲相声,需要做到“守正创新”,即对前辈先贤有敬畏之心,传承很重要,同时要有竞胜之心。

不光是相声,话剧,很多剧场文化都牵扯这个问题,我们是希望年轻人越多越好,因为这就代表着我们未来的时间还很长。所以我总喜欢开玩笑说,我们希望踩着轮滑来的越来越多,坐着轮椅来的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好现象。年轻人喜欢传统文化了,说明我们的文化越来越自信。

非遗相声大会苗阜王声完整版(苏州有戏专访)(8)

相声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是语言的文化和艺术,所以创作起来比较快,今天早上有的新闻,今天晚上可能就能搬上舞台。我们会及时地将社会上的热点和生活中的发现融入到段子之中,及时把它搬到舞台之上,所以说相声永远是“轻骑兵”

创新是我们不竭的生命来源。如果你抱着死守过去的东西是不行的,所以说传统相声永远是我们的工具书,也是我们的基本技巧,而创新的内容才是我们这个艺术活下去的一个魅力。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人物简介

非遗相声大会苗阜王声完整版(苏州有戏专访)(9)

李金斗

全国曲艺表演场所协作发展联盟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1960年,李金斗开始坐科学习相声。1979年,参加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获表演类一等奖 。1985年,李金斗和陈涌泉以相声《武松打虎》在"首届中青年演员调演"中获得了曲艺组"优秀表演奖" 。1986年,获得了"全国首届相声邀请赛"逗哏一等奖和"全国新曲目大奖赛"一等奖 。1987年,参演由朱传光执导的古装电视剧《八旗子弟》。1990年,参加第二届禹王杯相声电视汇演,并获笑星金奖 。1995年,获得全国首届电视相声大赛 "侯宝林金像奖";同年,被评选为全国当代最受观众欢迎的八大相声演员之一。1996年,与姜昆等人在民族宫举行了6场商演 。2003年10月3日,和宋德全合作发起的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成立。2006年6月3日,主持的"媒体专家谈相声"论坛在北京东城区文化馆举行。2008年2月5日,参加"爱心化冰雪真情暖人间--曲艺界抗冰雪赈灾大义演" 。2013年12月,做客文艺类节目《中国大舞台》 。2018年6月21日,任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

李金斗博采广收各相声名家的表演艺术特长,集北京的清雅、天津的火爆、东北的粗旷于一身,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

非遗相声大会苗阜王声完整版(苏州有戏专访)(10)

苗阜

陕西省曲协副主席,西安青曲社班主,青年相声演员。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第一批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入选者。在全国、 省部、地市比赛中多次获奖。2007年创办西安民间社团“青曲社”,以中兴西北相声 为己任,团结和带领西安本土曲艺队伍,打造西北相声品牌。

与相声演员王声搭档,代表作有相声《礼仪漫谈》、《满腹经纶》、《学富五车》 等。2015年携经典作品《这不是我的》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 2014年荣获第十三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第七届CCTV相声大赛创作金奖、五佳演员奖,2016年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现为陕西省委宣传部“百名青年文艺家扶 持计划”重点扶持文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