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哪些景点最值得去(竟藏着一个神奇的地方)
生产陶器的地方
人们称为“窑”
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千
陶的魅力在于性状大小的变换无穷
丰富的釉色造就了美轮美奂
做陶的最大乐趣是在于无限的可能性
将坯放入窑中
一千多度的高温中有无限的可能中
可以是一件惊艳的作品
也可以是一件失败的作品
陶瓷人往往和偶然性与必然性在赌
一说起陶瓷
大家想到的一定是景德镇
但许多人不知道
与黄石一江之隔的地方
就藏着一处神奇之地
▼与黄石新港隔江相望的蕲春管窑龙窑
蕲春县管窑镇
制陶业生产可追溯到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
这里是湖北省著名的日用陶和工艺陶产区之一
这里与黄石仅一江之隔,劳作之声相闻
驱车前往,绕道而行,须一个时辰
乘舟横度,约莫一支烟的功夫
明年秋天,棋盘洲大桥通车
连通蕲嘉高速,飞车过江,眨眼之间
上图的这座窑
正处黄石新港码头对面,棋盘洲长江大桥下
西临长江,镇内赤西湖与长江相连,
四处山林茂密,非常适合陶瓷制作运输
他的主人名叫李端斌
2015年
李端斌坚持承包下这个“没人要”的厂房
决定将父辈的传统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家里的钱都投入到窑里去了
爱人说他是疯子
▼不熄的龙窑,不灭的匠心
“龙窑一般伴山而建, 是半地穴式的建筑。
那样的独特建法,是以便更好融入柴窑。”
李端斌介绍——
窑炉因形状似龙似蛇而得名
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
窑头设有单独的火膛
其余燃烧室均在窑床的通道内
投柴口设在两侧窑墙上的拱脚处,对称排列
这样的设计让火与土充分交融
火的温度不断向上传递
不同位置燃烧室的温度不同
烧出来的陶器也不同
如果你想知道一件陶制品是怎么出炉的
不妨接着看下去
制坯
揉泥、定中心、拔高
在转盘上压,戳,拉,
肆意变化
合并指尖
往中心用力按下去
再往外拉开
可狂放,可委婉
不一会儿
泥,摇身一变
成了好看的容器
如果需要
还可以在坯上作画
往往需要1-2个月才能有足够的作品
作品囤够了、天气适宜的时候
就可以进窑烧制了
▼晾晒的陶瓦整装待发
装窑
12月13日下午
当记者来到岚头矶工艺陶器厂时
李端斌正和师傅们一起将半成品装入龙窑内
一窑可以容纳两三千件陶器
一根扁担两个篮子
装着90多个晾干的烘炉盆半成品
那重量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非常吃力
李端斌弯下腰
将扁担抗在肩上
一步一个脚印走上台阶
在龙窑的半腰处
晾干后的半成品由人们运送到装窑口
窑匠师傅对半成品进行合理搭配
不同的产品所需要的温度不一样,搭配得好,不仅产品装得多而且烧制出来的产品质量也会高。到底怎么搭配,就只有经验丰富的看火匠人知道了,而这种经验的获得,没有任何捷径,全凭日积月累,就仿佛一件陶制品的出炉,必然要经过一番火热的历练。
工人们花费了近一天的时间
将几千件半成品送入窑中
烧窑
12月14日,龙窑开始点火烘窑
经过20余个小时的烘干后
加柴大火燃烧
柴烧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烧制方式
木材是烧窑的燃料
据说,当年红火的时候
黄石特产金柯辣椒就是用这里产的陶土罐来装
一位老工人说
柴烧往往十不得一二,有时甚至是整窑报废
4年时间,历经大大小小几十次失败
李端斌连自己都不记得烧坏了多少陶土
无论失败多少次,
除了精细、反复、耐心外
没有捷径可走
在大火烧制的这几天里
李端斌亲自把握火候,点火后一直守在火塘前
“你不能睡觉,一旦睡着了,
火候没控制好,这一窑的东西就可能都报废了。”
出窑
经过3天大火的锤炼
泥土有了筋骨
修炼出各种美丽的模样
12月17日出窑前
李端斌和师傅们怀着忐忑的心情
期待窑内产生的各种变化
陶器出窑后
李端斌拿起一个茶盏
眯着眼睛
一手托底一手转动
细细欣赏陶器上所产生的窑变
在他看来,一件好的柴烧作品本身就是个美丽世界
其中山川、美景任由想象
把玩起来时刻都有新的发现
令人惊叹不已
李端斌说,柴烧迷人的部分在于
出窑前任何人都没把握,就像在雾中前行一样
但出窑后总有出乎意外的收获
释义
窑变
柴烧的木材一般选择松木,因为松木烧出的火焰长、热量高、灰粉少,有利于窑内温度、气氛更均匀地分布,从而保证窑内的器皿烧得多、快、透,而且更省柴。因为灰粉少,利于釉色面貌保持一致。在松木完全燃烧的情况下,其所产生的灰烬质量是极轻的,会随着窑内翻滚的热浪四处飘散,与原料中富含的铁元素亦开始反应,与液态化的熔融木灰结合形成“自然落灰釉”,呈现丰富的色彩变化。烧制过程留下的火痕,也为作品构成人工难以达成的美妙纹路。
▼自然落灰釉形成的艺术效果
柴烧魅力不仅在于烧制,也在使用过程中自然地展现出来――就比如陶壶,茶水滋养过后,器物更加温润。由于陶泥本身有不规则的微小气孔,茶水茶气润通器物本身,柴烧作品得到升华。
▼柴烧烧制的精品茶具
这个对于城市人十分陌生的手工艺
在管窑这座小镇里默默燃烧了千余年
无言讲述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匠心力量
传递着人类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
陶制出无数实用、精巧又美丽的制品
▼李端斌参加首届东楚文创市集
作为湖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手工制陶技艺”的传播者
东楚晚报主办的每届手作人市集
李端斌都积极参加
他想让更多人了解柴烧陶器文化
▼连续两年的东楚文创市集上,最受欢迎的DIY活动之一就是“玩泥巴”了
在李端斌的努力下
如今龙窑柴烧文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
许多黄石人驱车前去“淘宝”
哪怕是一些烧制失败了的“歪瓜裂枣”
也总有伯乐对它爱不释手
爱人王成花也渐渐理解了他:
烧陶土不赚钱,但是传统文化需要人传承
这样的手艺不能失传
所以我们要坚持下去
(图片 何戈 动图 姜博)
本期编辑丨程晨
本期来源丨东楚晚报
本期校对丨佘冲博
值班主编丨李娜
本期监制丨余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