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十堰什么地方适合居住(十堰是座移民城市)

@秦楚刊号

湖北十堰什么地方适合居住(十堰是座移民城市)(1)

据史料记载,十堰由于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自古至今都是移民的集中地区。至于为什么要移民到十堰,具体情况十分复杂。

研究移民类型十分重要,这便于搞清楚移民的原因。

首先是认识移民性质、离开原屠住地的原国人口数量,移动路线的需要,同时对移民进入迁入地之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什么样的意义都有直接关系。

十堰移民类型有很多种,由于迁徙的原因不同,而产生多种不同的移民类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从动因上看:有主动性移民和被动性移民的区别。古代的十堰首先是一方“禁地”,朝廷不允许流民进入鄂西北的,后来变“禁”为“疏”。

就主动与被动而言,前者是主动而非强制性地自愿而离开故土,迁移他乡;而后者则是自己并不愿意迁移、因受外来因素的影响、不得不离开故土。

湖北十堰什么地方适合居住(十堰是座移民城市)(2)

南水北调移民

从经济上看,有生存性移民和发展性移民之差异。那些由于天灾人祸等等原因,原地无法继续生活、生存下去,只好转移他处,以求得维持生存的手段,求得生命的延续,通俗地说,就是为活命而远走他乡。这并不是迁人地有多么大的吸引力,而是迁人地比原住地具有起码的生存条件(哪怕是最低的)而已。有的在原居住地并非不可生活下去,而是求得经济、事业、家族等方面的更大发展和兴盛,以求得物质的、精神的生活状况的改善,由此地迁人彼地。显然,这一类移民不是原住地的推动力,而是迁人地的吸引力所致。生存性移民和发展性移民有时不能绝然分开,在求得生存的同时,就期盼着往后的发展。移民史上在迁居地居住两三代后而发展、发达起来的例子颇为不少。

从政治上看:又可分为:

(一)政策性移民:即政府根据某种需要,必须将特定的人群,迁移到某处。当代为了战备的需要,将沿海及大城市民众,向山区、大西北、大西南迁移(即所谓三线移民),就是最好的例子。修建大型水库,大型工程而产生的移民也属于这种类型。古代这种例子也是不少的,西汉初年,不断把关东贵族、豪强、富人迁移充实首都长安及其邻近,100多年间移民及其后裔竟高达120万人,几占当地人口的一半。再如两晋南北朝时期,凡一个新政权建立,无不随之进行一次规模不等的移民,亡国君主及其家属、臣僚乃至都城百姓,被迁至战胜国首都或者指定的地区,少则数百户,多至十余万户。北宋初年,同样用这种办法对待亡国君臣。十堰历史上有很大一部分移民就是此类。

湖北十堰什么地方适合居住(十堰是座移民城市)(3)

历史移民

(二)惩罚性移民:历代所谓流放、充军、贬迁、发配等均属此类。一般的说数量较小,且有返迁的可能。从秦汉开始,有期或无期的流放,已成为正式的刑罚,而列人法律之中。流放的地点以艰苦、边远地区为主。特别对那些具有政治危险性人物的流放,往往选择与世隔绝、交通十分不便的大山区,鄂西北深处的十堰就长期充当了这样的场所。史料记载,秦始卅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征南越,后设立南海(今广东广州市)、桂林(今广西桂林)和象(今广西崇左)三郡,并发谪戌50余万人守五岭,所谓谪戌,显然带有惩罚性质。十堰此类移民主要是秦汉和唐朝时期的皇亲国戚。

(三)军事性移民:为了加强统治,巩固边防,需将一定数量的人口迁至边疆或军事要地。这些地方一般生活条件都较差,又有战略上的危险性,单单依靠招募,难以得到足够人口,所以常采用强制手段促成。汉武帝大规模征伐匈奴之后,于元符三年(公元前120年)移民70余万口,到西北定居生产。元鼎六年(公元110年)又在那里设田官,用卒60万人进行屯田。其实“屯田戌边”不只是汉初,唐初、明初以至清代都曾如法进行,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从三国到南北朝,十堰一直都有此类移民。

(四)调剂性移民:为了增加某地人口,从他处调剂人口定居。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调剂性移民,发生在秦始卅六年(公元前211年),秦始迁内地居民三万户到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一带定居。建国以后将沿海、中东部人口向西北迁移,亦属于这种性质。十堰明朝的“大槐树”移民就属此类。

从形式上看:有个体移民与群体移民之分。个体移民出于不同的原因及动机,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行动,细琐纷繁,随意性大,一般未纳人学者的视野。所谓群体移民,是指由于相同原因,一个或数个家族,或者整村(屯、堡)乃至更大范围,沿着大致相同的路线迁移。本书对这类移民将给予更多的关注。

从地区上看:有国内移民和国外移民,省内与省外移民的区别。十堰主要是国内移民,即地域之间的移民,或南北向,或东西向,从一个行政区域到另一个行政区域。

湖北十堰什么地方适合居住(十堰是座移民城市)(4)

以上移民类型的划分,只是大致的粗线条的划分。而移民的实际情况却相当复杂,所以在确定移民类型时,一定要注意到客观存在的交叉性、多重性和阶段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移民有个较全面、较清楚的认识。

关于移民的原因

移民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的两个层面,无论哪个层面,都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在分析移民原因的同时,应抓住两点:一是为什么从此地移出,推动力是什么?二是为什么移人彼地定居下来,拉动力或吸引力是什么?不同时期由于经济、政治、军事、自然及其他等等因素不同而出现了移民,情况十分复杂,我们将在以后各章里分别进行分析说明。

长期以来,鄂西北接纳移民数量之多,时间之长,可以与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地区、闽浙赣交界的仙霞岭地区及关外的东北地区齐名。作为十堰移民史应该回答,各地移民为什么选择鄂西北作为迁徙的目的地?鄂西北对移民的吸引力何在?将在下期中进行较细微地分析说明,请读者参阅,兹不赘述。

请加关注@秦楚刊号随时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