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孤贫儿童成长成才的真实故事(一位9岁杭州小学生眼中的战象世界)

孤贫儿童成长成才的真实故事(一位9岁杭州小学生眼中的战象世界)(1)

暑假里学生们总是面临着大量的阅读任务,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好一本书?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街小学首席班主任、语文老师陈月认为——

好的阅读就是触发孩子的情感

每到暑假,一张张的书单就发到孩子们的手上,有的学校要求读的书目多,有的少一些。家长们也会找来各种的书籍给孩子们阅读。是不是读的书越多越好,是不是读的书越快越好?其实提高阅读量是必要的,但是说阅读量越多越好,也不尽然如此。

人类所书写的,且被出版,到目前还存在的书籍,汗牛充栋,要把这些书都看一遍,可能几辈子都看不完。好的阅读应该是触发孩子的情感,启发孩子的思考,提高文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孤贫儿童成长成才的真实故事(一位9岁杭州小学生眼中的战象世界)(2)

(图为杭州市文三街小学首席班主任、语文老师陈月)

比如下面的一篇《最后一头战象》的读后感里,我们可以,当孩子被战象的情感所打动的时候,他爱护动物,尊重自然的情感就油然而生。他就会自觉地去理解和翻阅什么是情感,去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那么,当他今后拿起笔,去写文字的时候,他的表达也会富于情感,运用文字和典故也会更加贴切。

附:

一头战象的诉说

——沈石溪作品《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杭州市文三街小学二(3)班 孙浩正

指导老师:陈月

今年暑假,沈石溪先生创作的一本动物小说带我走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动物世界,不仅讲述了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更让我深入地了解了动物的情感,这本书就叫《最后一头战象》。

解放前的西双版纳,有一支象兵队伍,也就是骑着大象进行作战的军队。他们承担着保护当地百姓的任务。1943年,入侵西双版纳的日本鬼子跟象兵打了一仗,鬼子在打洛江里扔下了70多具尸体,而我方80多头战象几乎全部死亡,只发现一头战象还活着,它叫嗄羧。

很多年过去了,年迈的嗄羧临死前执意要披上自己的盔甲——“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鲜血奇特的气味”的象鞍。他用鼻子“呼呼”吹去蒙在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破玩意上摩挲着,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他绕着寨子走了三匝,对救活他、收留他并养活他二十六年的寨子表达一种恋恋不舍的心情。

随后嗄羧在打洛江边,踩着江水,在曾经救过它的那块涧石上,亲了又亲,过了很长时间,才抬起头,对着天空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地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这是他在缅怀往事,思念着自己的战友。最后,在百象冢边用鼻子挖了一天的土,挖出了一个两米深的坑,嗄羧就跪在里面,去世了。他那对露出土坑的象牙,在晨光中闪烁着华贵的光泽。读到这里,我已是热泪盈眶,心潮起伏!

孤贫儿童成长成才的真实故事(一位9岁杭州小学生眼中的战象世界)(3)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怎样的感?这是我们所熟悉的大象吗?我爬上书架,翻出各种字典,《说文解字》里,“情”的注释是“人之阴气有欲者,从心”。《辞源》里引用了《礼记*礼运》的注释“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看着解释,我觉得嗄羧完全具备了这七情,它的爱憎分明、它的恋恋不舍、它的视死如归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读者。此时此刻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再是一头大象,而是一位对这人世间有着深深眷恋的老人!

我经常看纪录片《动物世界》,发现许多动物都是有情感、有灵性的。母象会奋不顾身地保护小象,母牛天生会保护小牛,狮群就像一家人相亲相爱。我看过电影《忠犬八公》,八公在火车站里等候、凝视的眼神,像极了一个人,不,他就是一个人,就象《最后一头战象》里说的——含有一种很高级的情感。

《最后的一头战象》这个故事中还有一个人,他叫波农丁,他本来想跟着嗄羧去象冢驮象牙,发一笔财,当他一路上跟踪嗄羧,却被嗄羧深深地感动,放弃了捡象牙,“除非我们枉披了一张人皮”。他们把浮土推进坑里,掩埋了象冢。

动物和人一样,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宝贵生命,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有生命的尊严。嗄羧死了,但是他的情感还在许多动物的生命中延续。波农丁被嗄羧感动了,我也是,你呢?我们要尊重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保护动物,学会和动物和平相处。

来源:浙江电视台《周哥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