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东三贤的由来(邓州三贤的由来及演变)

邓州连线网】邓州三贤何许人也?现在大家公认的是:“韩愈、寇准、范仲淹”但在宋代确立的是:“谢绛、孙甫、范仲淹”。在史料记载中邓州三贤、三贤堂,最早见于宋朝人王應麟撰《小学绀珠》卷六载:“谢绛(希深)、范仲淹(希文)、孙甫(之翰)守邓州皆号循吏翰林学士贾黯邓人也创三贤堂于百花洲。”

此后在《佩文韵府》卷十六、卷二十二、吴运焜辑《补续群辅录》卷六中均有记载。由此可知邓州三贤堂最早是有邓州人贾黯所创,位于百花洲内,纪念的是先后在邓州任职,并有惠政的谢绛、范仲淹、孙甫三人。

河东三贤的由来(邓州三贤的由来及演变)(1)

谢绛,(994年—1039年),字希深,浙江富阳人,北宋进士、文学家、诗人,历太常寺奉礼郎、知汝阴县,同判太常礼院等。仁宗即位,迁太常博士。除祠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三司度支判官,擢知制诰,数论灾荒民困,宫廷奢侈等弊病。宝元二年四月丁卯来知邓,在任邓州知州期间,谢绛考查出历史上召信臣所建六门堰的遗迹,在距城三里的地方,它曾堵蓄河水注入钳庐陂,灌溉粮田多达三万顷。在邓州还建有:渐嘉楼、览秀亭。卒葬邓州穰县五龙山(今河南邓州市彭桥镇南五垄岗村)。

孙甫,(998年—1057年),字之翰,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举进士。历知翼城、永昌县、秘阁校理、右正言等职。庆歴五年(1045年)知邓州,《明嘉靖邓州志》称“知邓州在官亷介吏民不敢欺”。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官至参知政事,他一生忧国忧民,为官清正廉洁,公元1045年—1049年贬知邓州,知邓期间,孜孜民事,政平讼理,创建花洲书院,撰写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为邓州的人文历史写下了光辉篇章。

邓州百花洲三贤堂自宋时贾黯创建以来,历经南宋、金、元、明初五百余年,至嘉靖年间历经沧桑,百花洲三贤堂几经破坏,已不复存。

嘉靖辛卯(1531年)汝南参政刘漳至邓,毁淫祠,迁文公书院于大西关创置临湍书院。州人聚财籍公,卜于嘉靖癸巳(1532年)夏四月动工,不到一年时间建成,为门二重,其外题名:名临湍书院,谓其背临湍水也。左右各翼以小门二枢,题其内曰:三君子祠。上为台台有亭,士子游息处也。为堂二区,前为仰德堂,欲后人仰三君子之德,而企及之也,后为祠,祀三君子也。三君子即韩文正、寇莱公、和范文正公。竣工后知州张定聘邓州人作《临湍书院记》,至万历年间知州赵沛重修,邓人王聘作《重修临湍书院记》。

重修后的临湍书院及书院内的三君子祠至明末,因兵火,化为灰烬。清康熙二十一年,知州杨威胜重建。乾隆十八年,知州蒋光祖重修。在民国时仅存后讲堂三间,中讲堂三间,东厢房三间,大门一座,耳房二间。知州杨威盛重建在重建后作《修三贤祠记》一文。文中称邓之有三贤祠,其来远矣。三贤之不祠于邓,兵燹之后也。三贤维何?韩文公、寇莱公、范文正公也。此文将三君子祠改为了三贤祠。自此,才形成了邓州三贤为韩文公、寇莱公、范文正公三人。

2002年到2005年,邓州市委、市政府多方筹措资金1400余万元,历时三年,对花洲书院进行全面修复,创历史规模之最。重修后的花洲书院,在院内设立了韩文公、寇莱公、范文正公三尊铜像称为三贤铜像。因此,形成了现在认为的三贤为:韩愈、寇准、范仲淹。而现在所说的三贤已经根本不是贾黯在百花洲创立的三贤堂的三贤(谢绛、孙甫、范仲淹)了。

总之,无论是宋朝邓州人贾黯在百花洲创立的三贤堂的三贤:谢绛、孙甫、范仲淹,还是清康熙邓州知州杨威盛《修三贤祠记》中的三贤:韩愈、寇准、范仲淹,都表达了州人对历史上对邓州有过贡献的清官的爱戴和纪念,也是希望后人多为邓州人民做好事、实事。

源自: 侯保国 邓州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