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红色旅游 传承红色基因(建功新时代肇州)
龙江工委遗址。
伪满第三飞行队起义战迹地。
抗联十二支队战迹地纪念碑。
肇州县博物馆。
肇州县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塔。
二井镇小菇娘。
□杨娜 彭志勇 本报记者 赵吉会 李民峰
为抢抓大庆市承办全省第五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契机,近一个时期,肇州县成立工作专班,立足肇州地处哈大和松原“1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大广和哈肇高速贯通全境的交通优势,贯彻省委省政府“六个龙江”战略部署,扎实推进“五个新肇州”建设,围绕历史底蕴、红色基因和绿色生态“三大板块”,释放资源潜能,加快补齐旅游短板,在红色革命资源、农牧资源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上做文章,着力探索打造以“红色教育研学游”“乡村绿色生态游”为标志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整合旅游资源,探索产业新格局
肇州是一片英雄的土地,这里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淬炼和洗礼,红色革命历史遗迹存留较多,根植着深厚的红色记忆。
对于红色文化保护和传承,肇州县始终坚持“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
“十三省”和李海清抗日英烈的战斗故事就发生在今天的新福乡境内;1940年“三肇”地区最早设立的党组织——龙江工委就位于托古乡李道德屯,是北满省委和抗联十二支队在“三肇”地区抗战的总指挥部……这些以抗联文化、革命文化为标志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为发展红色教育基地和旅游基地提供了独特的资源。
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激活了全县文创产业的“一池春水”。
肇州广泛推动红色文化与农产品开发相结合,借助旅游商品开展精准营销,先后推出“老街基窖藏原浆酒、老街基红高粱酒、老街基糯玉米”等一系列具有历史文化、非遗特色、绿色生态特色的产品。全县基本形成红色文化演艺、红色培训、红色食品加工、红色旅游等红色文化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每逢假期,在托古乡大沟村、丰乐镇生活村、二井镇前进村,游客们三五成群,感受肇州独有的红色文化和美丽乡村魅力。大沟村等红色美丽村庄以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为支撑,集红色研学、生态观光和休闲娱乐于一体,成为全市红色旅游的一大亮点,有力补充龙江抗联斗争和抗联事迹缺失的版块,成为肇州乃至“三肇”地区宣扬抗联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党史教育基地和各级党组织、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是唤醒红色记忆、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教育阵地。
来肇州,走一趟红色教育研学游
突出红色基因传承、革命历史教育主题,肇州县精心打造了一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全程共8处主要景点,让游客尽情体验峥嵘岁月中革命先辈救国救民的英雄事迹和矢志图强的坚定信念。
走进肇州革命烈士陵园,杨柳环绕、松柏密布,在陵园内可见为纪念肇州事变中殉难的六烈士和肇州历次剿匪战斗中牺牲的诸烈士而建的革命烈士纪念塔。肇州县烈士陵园是肇州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黑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纪念革命烈士,肇州县委县政府在烈士陵园内建立了肇州县革命历史纪念馆,馆内陈列和展出图片、历史文物100余件。走进纪念馆,一部英雄诗篇铺展开来,将人们带回到抗战烽火岁月。纪念馆外有革命烈士纪念碑、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抗日烈士纪念碑以及多名革命先烈的烈士墓。
肇州县博物馆位于老街基公园内,自2009年9月开馆至今免费开放。肇州博物馆分为5个展区部分,即辽金历史文物展区、民俗风情展区和明清瓷器展区、抗联(龙江工委)事迹展区、肇州民国地契展区。
从主城区向东行驶10公里,可以看见抗联十二支队战迹地纪念碑。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抗联十二支队是以肇州县为中心,长期活动在肇州县、肇源、青冈、兰西、安达、吉林扶余等地的一支抗日队伍,在龙江工作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采取游击战术,与敌人进行大小战役百余次,鼓舞了“三肇”地区人民的抗日信心。
龙江工委(又名“三肇”地区工作委员会)遗址位于肇州县托古乡大沟村李道德屯原李学明家院内。龙江工委是我党早期的地下党组织之一,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北满省委下辖的七个党委之一,是“三肇”地区群众进行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和司令部,是肇州县唯一一处我党抗日战争时期重要指挥中心遗址,有着巨大的政治影响和实际作用,特别在指挥抗联十二支队进行游击战争方面更是起着显著的作用。龙江工委成立后,在肇州境内建立了肇州西土城子区委、大阁庙区委、肇源区委、肇东区委等四个区委和十二个抗日救国会,以肇州县为中心指挥抗联十二支队和“三肇”、安达、青冈、兰西等西满六县进行抗日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肇州二中校史馆。肇州县第二中学成立于1944年,1946年被中国共产党接收,是我党在东北地区接收最早的学校之一,也是大庆市建校历史最早的一所中学。肇州县第二中学校史馆于2019年1月落成,坐落在图书馆三楼,占地面积大约500平方米。校史分为国民高等学校时期、肇州中学时期等六个时期。校史馆是对学校师生进行爱祖国、爱母校、爱家乡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向社会全面展示学校办学情况、发展特色的重要基地。校史馆建设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厚重质朴,典雅平实,全方位地展示了学校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文化底蕴。
黑龙江省肇州光荣院前身是肇州复员军人疗养院,始建于1959年3月,1965年省民政厅决定将肇州县复员军人疗养院改为黑龙江省肇州复员军人养老院。1996年根据民政部统一要求,改名为黑龙江省肇州光荣院,是省民政厅所属的优抚事业单位,负责收养孤老烈属、孤老退伍红军老战士、孤老伤残、孤老复员军人。1997年光荣院建成了革命传统教育展览馆,2004年又进行了整修。广大青少年经常到光荣院参观展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这里有一支亲临战场、身经百战、能说善讲的老战士演讲团,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以示教育广大青少年。光荣院被大庆市委命名为大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还有伪满第三飞行队起义战迹地、抗联三十二烈士遗址等红色景区等待广大游客踏足了解历史、体味红色精神。
绿色、美食、生态,旅行“单色”变“多色”
肇州县是农牧生态大县和工业大县,拥有一批国家、省、市级非遗资源、绿色生态资源和油田景观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到丰乐镇非遗小镇体验非遗手工制作,到二井镇绿色生态基地体验小菇娘采摘,到朝阳沟镇观赏芍药花海,到新福乡香瓜交易基地观光采摘,到卫星牧场体验草原游和特色美食……这条线路以休闲娱乐、观光采摘、体验乡村特色美食为主题,带领游客走进乡村、走进田园,放松心境、亲近自然,全身心体验乡土风情和田园风貌,从而更好地带动美丽村庄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在绿色产品开发上,老街基副食品公司本着打造百年老店的理念,开发生产老街基白酒、大瓜子、杂粮杂豆和年糕等10多个系列、上百种产品;曹家香油、彭家大酱、丰乐手工粉、托古小米、新福香瓜、二井镇小菇娘、永胜大西瓜等富有肇州特色的非遗、绿色、有机农产品供游客选择,价格适中、品质上乘。
在地方小吃系列上,肇州县突出本地“原字号”“笨字号”“土字号”做文章,引导、扶持和推动形成系列地方特色小吃供游客品尝。“原字号”的杨家粉房、地炉子小烧烤、民间口碑极高的龙泉酒等品味悠长;“笨字号”的武家笨榨油坊、兴城的八刀鸡、县城的大洪火锅老店、肇州烤全羊等都是来源于本地豆、本地鸡、本地猪的真材实料;“土字号”的野猪、鸵鸟、大鹅等本地特产,打造形成肇州传统手工饮食文化的“名片”。
逛肇州、品美食,还可以寻非遗、访田园、游农场,别有一番风味!
“点”带“面”,“孤景”成“群景”
肇州县高度重视特色农旅产品、非遗品牌的开发和打造,形成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好吃的、好用的、好带的特色旅游产品。
杨小班鼓吹乐棚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多次登上央视和省台展演;肇州二人转、东北传统大秧歌等3个省级非遗项目,烙画葫芦技艺、曹影匠驴皮影、北方刺绣等14个市县级非遗项目,都在进行展演传承和非遗产品设计开发,产品独具特色,具有收藏和赠送价值……在非遗技艺传承方面,肇州县历史悠久,自然和文化遗产享誉“三肇”。
近年来,肇州县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均在整理挖掘、申报、保护和传承方面取得成效,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个。
未来,肇州县将充分拓展“红色 ”功能,把红色文化与研学旅行、乡村旅游、康养度假、文化创意相融合,推动肇州的红色旅游从“单色”变“多色”,由“孤景”成“群景”。
一个以肇州革命烈士陵园为龙头,带动丰乐镇、托古乡、肇州镇等乡(镇)一体发展的红色旅游经济圈正初步形成,朝着远近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目标奋勇登攀。
本版图片由肇州县委宣传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