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关于平度春节民俗的有益探讨(一次关于平度春节民俗的有益探讨)
一次关于平度春节民俗的有益探讨
李皓:平度人到底把过年时挂在正堂北墙上的“家谱”俗称什么?我老家平度东北山那边似乎叫“茔”(不是“莹”)或“茔祖子”,但这个“坟茔”的“茔”是个会意字,是“埋逝者的地方”之意,用其指称挂在家中的写有“五服之内逝去的祖先”名讳的那张画,似乎不太庄重、雅观。抑或该是“影”,先人之影?敬请方家赐教!
王召新:李皓兄此问,使人庄重。家传身教,约定俗成,竟司空见惯,熟视无睹,欲答口拙,汗颜不能自容。华夏文化,一脉相承,慎终追远,不能数典忘祖。花甲在即,此事当究问清楚,以备我等后人之问。
“莹祖子”或“影烛子”,三字召新未考,隐约知其是年末祭拜祖先之用具,悬于正堂,呈于礼器牲品,以表敬诚感念之意者。由此,想及平度档案馆,曾辑一书名曰《平度民间风俗大全》。待召新暇日查阅后与君共磋。
答非所问,尚待你我共求教于方家耳。
刘广顺:家庭挂的叫“家堂”或“竹子”,村中祠堂挂的叫“莹”(影)。家中家堂填五服之内逝世的亲人,“莹”填全村逝去的族人!“茔”也可,坟茔的茔。祠堂也叫茔(影)房。十里不同俗,这是我们平度西南乡的风俗。
李皓:噢,记得小时候我父亲在家就把这一过年必做之事叫作“挂影”,把上坟叫“到茔上烧纸”。我们“平普”读音不准,也不知具体是哪个字?“竹子”还是“祖子”?犹如平度东北山人“山”、“三”读音不分一样,有待考证!
刘广顺:是的,读音比较复杂,待考!
王升娥:我听老人们说,莹祖子,其实真正的叫法是:迎祖宗,过年前一天将已逝的老祖宗接回家供奉着过年,意思就是“迎接祖宗(迎祖宗)”,叫来叫去的就成了“迎祖子”。
李向前:竹子=轴子,平度话轴就是zhu。
李皓: 这说法靠谱!
范成章:有人考证是宔子。
李皓:民间皆为口口相传,由于南腔北调的不同而难免音转。汉字是表意文字,究竟用哪个字确切,自然有待专家学者考证!
乔显德:窃以为,历来大都以“挂轴子”说法比较确切,既说的过去,也显通俗,与卷轴也能贴紧,其他说法很难考证,见笑了!
李皓:我基本同意乔显德老师的观点。但从探究民俗这个角度来说,还应弄明白平度东北山人所说的“挂影”和“影轴子”的“影”(音)是哪个字。因为“轴子”一词虽具象贴切,但太中性,没有感情色彩!记得去年春节期间,《平度日报》“天柱山”副刊发文时,就用过“宔”这个字!
有事好商量:都说挂zhu(祝音调)子,但车轴都念作cezu(卒音调),显然不一样。
刘广顺:在我们这个地方,挂影只能在祠堂(影房),个人在家挂家堂(竹子),挂家堂先挂簾子。
李皓:挂“竹子”太牵强!那个簾子似乎只是个为示庄重的衬托物!
日成闻道:赞成范成章老师说的“宔子”,宔,古代宗庙藏神主的石函。与祭祀关系密切。所以,不应该为竹子,竹子为植物,没听说用竹子做祭祀用品的。仅以词意解释,请指正。
刘广顺:实际上“竹子”就是“宔子”,平度统称“宔子”,说文解字上有解!
(青岛市谱牒文化研究会王洪业上传有关文献照片)
李皓:王老师,您是专家,这个有追根溯源的意思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得现今的人们大都过于浮躁,现在能沉下心来做学问的人越来越少了。尊您为师!请受小可一拜!
王洪业:李老师过奖了!
李皓: 谱牒文化博大精深,若不研究传承,真个有失传的可能。上面书页中的这个字尽管表意形象恰切,作为探源,当然没啥问题,但若延续下来一直用此字,有点太“可怕”,不如随行就市,用个大众约定俗成的字代替!
“宔”字百度上能找到,上面那个字工具书上似乎找不到!
王洪业:(出示《康熙字典》封面并有关页面图)康熙字典上有,1390页。现在就用“影”。
李皓:嗯嗯,我也觉得现在用“影”字即可,祖宗身虽去,影子留在子孙心目中。
李忠军:受教!
(泉歌据微信“平度史鉴”群并“大田同学群”有关聊天记录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