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莒县辞灶风俗(莒县乡村民俗请家堂)

请家堂是莒县过年的一个风俗,其实不在莒县,在山东东部,东南部都有请家堂的风俗习惯,这些地方有一部分都是古莒地,这里指的古莒地是莒国故地。每个地方请家堂的风俗习惯都有细节方面的差异,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是大致上面都是一样的。

山东莒县辞灶风俗(莒县乡村民俗请家堂)(1)

请家堂是乡村一种家族式的纪念活动,大致可以分为请家堂(又称迎家堂),守家堂,送家堂三部分组成,是对过世之人的一种尊敬缅怀,也是对健在之人的一种精神寄托,也表达了春节团圆之情。

请家堂又可以细分请小家堂(又称之为少家堂)和老家堂,流程都是相似,区别就是老家堂是请的列祖列宗,小家堂是请的近三年去世的亲人,老家堂每年春节都会请,小家堂只有在亲人去世三年请,过了三年就不再请;除夕夜请,初一晚上送,也有的地方是初二送,一般过了腊月二十就要开始准备,一般都是由家族中辈分高或者有威望的人来主持,由家族内各家各户凑钱,去采购请家堂需要的物品,一般就是香,纸,鞭炮等等物品。

山东莒县辞灶风俗(莒县乡村民俗请家堂)(2)

到除夕之夜,各家各户的男性都会前往家堂屋,家堂屋一般都是安置在主持人家堂屋中,堂屋正中挂着家堂画(也有称为家堂轴子),供桌两边放上凳子,桌子上摆上香炉,烛台,酒杯,筷子,桌子前边放上聚宝盆(烧纸用);桌子正中靠墙摆放牌位,老家堂牌位名称一般都是列祖列宗或者三代宗亲,小家堂要写去世亲人名称,有的地方牌位还要用青布保护起来,在这些准备就绪之后,家族中各家各户都上自己准备好的菜,一般都是要求8个菜以上,每个地方对于菜数和品种的要求都有所不同,还有的地方是先上菜,然后再进行这些摆设,大部分都是相同的,只是顺序有颠倒。

在家中准备就绪之后,就等到晚上六七点,刚天黑时,由家族中的长辈用“传盘”端着祖先牌位,带着香,纸,鞭炮等到村外离祖坟比较近的空地或者路边请家堂,仪式细节方面有一些不同,一般都是先把牌位放在地上,然后点上香和纸,说几句“请祖先回家过年”的话,然后再放鞭炮(要注意,请少家堂不放鞭),放完鞭之后,朝着祖坟的方向磕头(有的地方风俗是朝正北,正南方向磕头),仪式举行完毕之后,最后端着牌位画家;在快到家堂屋门口和大门口的时候,还要烧纸,有的地方习俗是烧完纸才能进家门,进屋之后,把牌位放在家堂桌子上,上香烧纸磕头,请家堂的仪式就结束了。

请家堂之后就是守家堂,守家堂和过年守岁差不多,就是家族男女老少一起在家堂屋中守夜,有的地区风俗要求男人守家堂,女人不行。一般守家堂在我记忆中,一般会弄上一桌酒菜,一边喝酒一边守家堂,一般过了12点,就要各回各家进行“发纸”习俗,等到水饺煮好,再由家里的男士,用传盘端着刚下好的水饺,去老家堂和少家堂,进行供养,也就是祭供祖先,然后在回家开始吃饺子,也有的地方没有先后顺序这个习俗,一直到请家堂结束,中间下水饺之后,都要来供养的。有的地方风俗习惯,进请家堂屋中,先磕头拜年,然后再去干别的,从请家堂到送家堂。

山东莒县辞灶风俗(莒县乡村民俗请家堂)(3)

到了大年初一,要进行见节,去同村其他家庭屋烧纸,上香,磕头,这就是见节,见节完,就是互相上各个家中拜年,还要在土地庙放鞭,烧纸,各个十字路口都要烧纸,有的地区还要放鞭。在家里的院子里洒满芝麻枝子,黄豆枝子,寓意着出秀才,出大官,大门口也要放上拦门棍,寓意着不让年进门,这些习俗都要在除夕12点之前弄好。

到了大年初一晚上(有的地区是初二早上)要进行送家堂,送和请仪式都差不多,烧纸,放鞭,上香,最后要连同祖宗的牌位都要一起烧掉,最后磕头。一般送家庭时间比较长,要把之前预备的烧纸,香和鞭炮都是放完的,在这些都结束之后,回到请家堂的屋中,把各家的贡菜都拿回去,把家堂轴子存放起来,等到明年再用(少家庭只请三年)。

请家堂是对祖先的怀念,也是活着的人一种寄托,现在春节风俗习惯越来越少,现在农村请家堂的越来越少了,甚至说一些年轻人都不知道还有请家堂这一风俗习惯。请家堂并不是迷信行为,而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请家堂所表达的是一种尊老,敬老的一种表现,对于促进社会尊老,敬老,孝老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现在传统习俗越来越缺失,对于这种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文化习俗,应该加以保护,并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