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理守护绿水青山留住美丽乡愁(大理古生村看见绿水青山)

新华网大理12月18日电(记者孙冰洁)初冬时节,位于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市古生村,依旧一派暖意。村内清流迂回,道路整洁,一条条青石板铺设的路面,一幢幢涂满诗情画意彩绘的白族民居,与悠悠的蓝天、白云、碧水,构成一幅“美丽乡愁”新画卷。

作为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古生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几年来更是加大了环境保护和治理,村容村貌和湖滨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小街小巷变美了,充满勃勃生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此一游。2015年古生村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2016年被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2017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表彰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2018年10月,古生村被确定为乡村振兴州级重点试点村”。

大理守护绿水青山留住美丽乡愁(大理古生村看见绿水青山)(1)

17日清晨,古生村村口,几名游客前来参观。(新华网 郭小天摄)

距离洱海不到30米,有一座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这里就是古生村村民李德昌的家,门口竖立着一个醒目的标牌“乡愁小院”,吸引了不少游客。

大理守护绿水青山留住美丽乡愁(大理古生村看见绿水青山)(2)

李德昌家门前,聚集了不少前来参观的游人。(新华网 郭小天摄)

如今李德昌的小院成了村里乃至大理有名的“网红景点”。上午记者走进院子时,已经有不少游客来到小院参观、拍照。李德昌熟络地做起了义务“导游”,向游客介绍小院的情况、洱海这几年的变化。这几年陆陆续续来过多少客人他已经记不清楚,只记得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过上千人。为了专心维护小院,接待来访的参观者,李德昌将此前经营的建材生意交给了儿子,“我希望能让小院保持原来的风貌,让大家一进门就能感受到‘乡愁’。因为守护好这一方水土,是我们的责任。”李德昌说。

大理守护绿水青山留住美丽乡愁(大理古生村看见绿水青山)(3)

李德昌向游人介绍小院情况。(新华网 郭小天摄)

同是古生村村民的何利成是李德昌多年的邻居,今年53岁的他早年曾以捕鱼为生,后来在洱海边发展养殖业,后来依靠自家住房临近洱海的优势开起了客栈,也见证了洱海从最初的清澈美丽,到蓝藻泛滥,再到全民保护治理的不同阶段。谈及洱海的变化,感触颇深。

大理守护绿水青山留住美丽乡愁(大理古生村看见绿水青山)(4)

何利成的客栈外观。(新华网 孙冰洁摄)

“污染最严重的时候,湖面上都是蓝藻、漂浮着腐烂的动植物,在院子里都能闻到臭味……”而今,推门而望,洱海清澈的湖水在阳光下泛着波光,“山清水秀,看着这样的风光,每天的心情也不一样。”

大理守护绿水青山留住美丽乡愁(大理古生村看见绿水青山)(5)

从古生村眺望洱海(新华网 郭小天摄)

如今他和妻子除了经营客栈以外,还承包了600亩土地,做起了生态农场。为了尽可能减少化肥对洱海的污染,农场全程使用有机肥。“我的整个人生与洱海紧密结合在一起,大理的发展主要就是靠旅游,如果洱海毁了,谁也不会来了。水质清了,大理才有希望。”在客栈达到治污标准后,何立成还自建了三级化粪池,确保污水不外流。

大理守护绿水青山留住美丽乡愁(大理古生村看见绿水青山)(6)

古生村民正在准备一场婚宴。(新华网 郭小天摄)

在古生村,保护洱海已经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全村把保护洱海“母亲湖”作为“留住乡愁”的生命线,对洱海流域保护网格化管理,营造优美整洁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在古生村每家每户门前的沟渠上方,都有一根黑色的排水管,通向村口的污水处理厂。古生村村党支部书记何桥坤告诉记者,这是为了保护洱海‘母亲湖’,村里实施的污水处理工程。目前村民们家里的污水从附近的排污支管道、村里的主管道,到污水处理厂达标后出来进入湿地,最后才真正排入洱海。

大理守护绿水青山留住美丽乡愁(大理古生村看见绿水青山)(7)

游客在古生村内拍照留念(新华网 郭小天摄)

四十多岁的何叶平是古生村的一名保洁员,她的工作是分包洱海湖岸3公里区域,每天清除岸边和近湖的杂草与浮藻,这几年随着村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她明显感觉到“需要清除的垃圾越来越少,自己的工作也轻松了不少。”

大理守护绿水青山留住美丽乡愁(大理古生村看见绿水青山)(8)

洱海上的除藻设备(新华网 郭小天摄)

因洱海保护所带来的发展红利,也开始惠及更多的人。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理旅游的吸引力也在上升。而随着生态旅游品牌的打响,民族特色村寨游、生态湿地旅游观光、生态民俗旅游、现代农业庄园等一批惠民生态旅游产业正在兴起。

作为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古生村文物古迹众多,有建于明代的福海寺、水晶宫、凤鸣桥和建于清代的古戏台及龙王庙,还有很多古木、古戏台、古寺、古桥等。而随着三网改造提升、村内绿化、龙王庙周边环境整治、湿地公园建设、建筑风格整治等工程的实施,也大大提升了古生村的基础设施水平。不仅可以让村民们享受到了便捷的公共服务,也让全村旅游产业发展也有了硬件基础,一个让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正在成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