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龙苑中学

学校名称:上海市龙苑中学

上级单位:0

学校路段:0

电      话:021-54358566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黄石路85号

学校简介:上海市龙苑中学创办于1996年,至今已有十五年的历史。在历任校长、书记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 学校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一、学校历史回顾 1、1996年-2000年 学校概况:龙苑中学创立于1996年, 在建校初期,龙苑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所以原名为龙苑学校。学校最早的地址位于龙华机场内丰谷路205弄34号。刚刚建校时,学校的规模很小,在9月开办时,只有7位教师,他们是首任校长陶静,以及董福娣、吴筠琴、陆铁忠、吴蔚、顾雪根、潘红六位教职工。到了96年底,又新增了蒋斐、徐刚、王美娣三位教职工。班级数也只有四个,一个小学一年级班,三个初中六年级班,学生数172人。当时校舍面积是3147平方米。有24间教室,9间专用室、9间办公室以及1间食堂。龙苑中学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98年7月5日,学校的小学部与初中部脱钩,并入了龙二小学。1999年的2月23日,区教育局批复同意龙苑学校更名为龙苑中学。 学校理念:这一时期,学校教育根据学生间差异较大的特点,尝试开展分层教育的研究, 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教师注重自身素质提高,家长能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 2、2001年-2005年 学校概况:2001年,龙苑中学因区教育规划需要,从龙华机场内搬迁到现在的地址:黄石路85号,开始了学校新的篇章。这时,学校已经拥有了较强的师资力量。到2001年12月底,已有了59名教职工。16个班级,学生数741人。学校土地占地面积11400平方米,校舍面积8355平方米。 学校理念:这一时期,学校根据地属人口导入区的特点,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让每一个普通的学生都能得到理想发展的办学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行为习惯和礼仪举止,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有较强的劳动观念、审美情趣。 3、2006年至今 学校概况:经过15年的发展,龙苑中学已有了一定的积淀。现在我校有55名教职工,其中46名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有4名,有中级职称的教师22名,初级职称的教师20名。有局学科带头人1名,4人次中青年教师先后被评为教育系统中青年骨干教师,6名教师荣获区“耕耘奖”、“育人奖”及提名奖。支部20名党员教师中,共有12名党员获区教育系统好党员称号、区园丁奖、区新长征突击手、教育系统骏马奖、育人奖、耕耘奖及提名奖。 学校文化:这一时期,学校坚持平民教育,为普通百姓服务,为弱势群体服务,不论地域、民族,不管基础如何,家庭状况怎样,不讲在校时间长短,何时转走,给每一位学生予真诚的关怀,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真正实践“有教无类”的思想。围绕幸福教育,学校提出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幸福”的办学理念,“幸福师生幸福校园 幸福教育”的办学目标,“幸福自己,幸福他人”的校训,“修德正身 自强不息”的校风,“博习 智教 乐研 谦和”的教风,“乐学善思 用勤 砺志”的学风,“和谐共进 彼此尊重 坚定执着”的学校精神。 正如现任张小忠校长所说的:“幸福教育,就是把幸福作为教育内容,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培养师生理解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就是把幸福作为教育过程的性质,师生在教育过程是幸福的。教育的过程本身是体验幸福的过程,并使人在体验幸福的过程中领悟幸福真谛。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拥有幸福童年。对人生而言,幸福是不可以存储和转移支付的,教育不能以牺牲今天的幸福为代价换取明天的幸福。学生享受幸福是现时的,当下的,此时此地的。幸福既是教育的目的,也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同时,教育也为学生的未来幸福做准备。通过教育,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学校的特色教育 (一)科技特色教育 1、起步阶段 龙苑中学最早地处龙华机场内,附近有龙华航站,飞机制造厂,640飞机研究所等与航天航空有关的单位,其中有不少的宇航专家、飞机制造专家、飞行员和科研人员。学校的学生大都住在机场附近的新村内,每天可以看到听到不少有关航空航天的消息。他们的父母中也有一部分从事这一工作,因此当时的学生们对于航空航天比起其他学校的学生具有更直观的感受、更强的兴趣和求知欲。所以我校当时就以学航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对于推动我们这所新开办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构建学校特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从97年9月起开展了一系列的学航活动,主要有:“学航空航天人”,就是学习航空航天人杰出人物的优秀事迹,学习他们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知识的深入研究,为了祖国的发展可以舍弃一切的精神,以此端正学航态度。“做航空航天事”,就是通过各年级的活动课做航空模型,编航天小报,做水火箭参加比赛,画宇宙遨游图,种太空植物等,以此提高学航兴趣。“圆航空航天梦”,在学和做的基础上,带学生参观博物馆、工作单位、听相关报告,让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思考,以此激发学航的悟性。“创航天航空路”,创建以学航为载体的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特色,推动学校科技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向社区辐射,在区内有一定的影响。 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学校的科技教育已见成果。我校学生在航空航天科技竞赛中获得全国性的优秀奖1个,入选奖8个;市级的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区级的一等奖9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3个。学校于1999年被评为区科技特色学校。 2、发展阶段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校的科技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校通过科普资源的充分利用,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完善学生的科技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活动的方法和发展完善学生智能,并在原先单一的航空航天科技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体两翼”的科技教育构想,即以航天教育为体,以头脑OM活动和环境教育为翼,我校的科技特色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在航空航天方面: (1)、利用我国航天成就契机,开展科学普及活动:2005年10月12日,在丹桂飘香中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傲然飞上了太空,再次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喜讯传来,龙苑中学校园内一片沸腾。中午12:15,全校师生在操场集会,以“祖国我们为您自豪!”为主题举行了庆祝活动。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学生们自制的“龙苑一号”、“龙苑二号”、“龙苑三号”、“龙苑四号”、“龙苑五号”、“龙苑六号”模型火箭腾空而起,激动和欢呼久久停留在龙苑校园的上空。 (2)、通过航天科学家事迹,开展科学人文精神教育:选择航天科技领域中的知名科学家作为首批宣传对象,组织学生学习《七彩人生—航天科学家的故事》、《中国少年科普丛书》等科普书刊,在对科学家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筛选出同学喜欢的科学家和希望了解的科学家故事。然后,选拔100名品学兼优的同学去网上查访百名科学家,参加查访的同学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出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坚持不懈、不怕失败的科学意志品质等内容。 (3)、依托世界太空文化交流,开展宇航员榜样激励教育:2005年暑期科普活动中,我校组织学生参加了与美国宇航员迈克·莫伦的见面会,美国宇航员在太空的亲身经历,引起了在场学生飞向太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渴望,整个见面会,同学们被宇航员精彩演讲所倾倒,加上多媒体演示,使同学们不仅领略了宇航员的风采,而且得到了一个亲临机会。学生们争先恐后请科学家签名、提问,合影,当时出现了十分热烈的场面。东方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和《文汇报》都对这一幕都作了报道, (4)、搭建航天比赛平台,展示学航科技风采:我校在开展航天科技教育时,在普及航天科技知识的基础上,引进火箭模型制作比赛项目。学生在制作火箭模型时将综合空气动力学、摩擦力、模型制作、降落伞大小方向知识,通过多次实验。拿出最后的火箭模型作品参加比赛。我校学生在市级比赛中屡创佳绩,并成为航天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在2002年,“我国未来空间站”中小学生创意设计比赛中我校宋勇等同学把静态的建模与动态的机器人相结合,用废电池和乒乓球建造空间站研究室,用节日彩灯构造银河系群星闪烁的画面,作品“龙苑号”未来空间站创意设计获中学生组第一名。 在头脑om活动方面 学校通过开展头脑奥林匹克的活动,开创了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新特色。学生在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中转变了学习方式、开拓了思维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在全国比赛中,我校连续3年荣获了中学组表演类第一名。 为了加强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在校内的普及校外的延伸,扩大该活动在街道社区的影响力度,促进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及科技教育进入社区、深入家庭,拓宽学校科技教育的渠道,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和沟通,促进学生创新探索精神的培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从全方位多层次来获取信息与知识,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更好地扩大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在周边社区和社会的知名度,使学校科技教育健康发展,让科普知识深入社区居民,增强国民科学素养。我校积极与周边社区联手,开展了系列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社区科普,并且举行了以家庭为单位参加的社区头脑奥林匹克比赛。现在学校每年举办区级层面的头脑om万人挑战赛。 在环境教育方面 为了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提升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学校与上海植物园签订了《深化科普合作计划》,组织少先队对植物园周边社区40岁以上居民(包括樟树苑、园南二村、东泉新村)健康情况进行社会调查,他们分发了“致居民公开信”和“健康调查表”,分析大气、树木、环境对人健康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我校派学生利用双休日时间到植物园做科普小导游,为游客和观众进行讲解,通过小导游的服务,让更多的家庭和市民对植物园物种有更深的认识,拓宽知识视野。许多参观的游客对我校科普小导游的扎实的知识、热情的服务、详尽的讲解大为赞赏,《文汇报》、《上海科技报》、《徐汇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此做了报道,张嫣嫣同学获得徐汇区首届优秀科普志愿者称号。 (二)民俗节庆教育

热门地区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