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红河学院
上级单位: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教育局
学校路段: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文澜镇
电 话:0873-3694008
地 址: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
学校简介:红河学院是云南省省属公办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位于景色旖旎的红河州州府——蒙自,校园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浓厚。 红河学院推崇“天道酬勤,有容乃大”的办学精神,倡导“超越、创造、和谐”的办学理念,坚持“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面向区域经济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努力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加速基本建设,扩大办学规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200亩,总建筑面积24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额43231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3920万元,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和管理设施。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000余人。 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60人,其中专任教师578人,教授44人、副教授12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58人,先后聘请外籍教师15人。 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 学校下设12个学院和社会科学部,开设有38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史、法、理、工、农、经、管、教等9个学科门类。学校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基础学科为骨干,开设了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利于推动国际合作的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农学和东南亚语言等应用型专业,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实行学分制,整合教学资源,将教学任务分为多个学习模块,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学习。 学校强调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与适应社会需要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实行以通识课程、学科平台课程和专业课程为基本模块的三层课程体系,设置学生到国外大学进行短期国际学习的SAP课程计划,强化与地方骨干企业联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形成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红河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促进学校核心内涵水平提升。2006年,“有机化学”被批准为云南省二类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天然药物与化学生物学实验室”被批准为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9年,“滇越合作研究基地”被批准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目前立项有“材料物理与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应用数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国际贸易学”等10个重点建设学科,并成立了“红河州越南研究中心”、“红河学院国际哈尼/阿卡研究中心”、“红河流域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红河州斑鳖救护暨水生野生动物研究中心”、“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自2003年以来,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315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75篇;出版学术著作32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1项;成功申请专利9项,其中,已获授权专利5项;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人;获“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称号2人;获“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称号1人;获红河州州管专家称号5人;主持世界自然基金组织项目1项;主持国际科研合作项目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质检总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主持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10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项、云南省“两院”委托项目1项、云南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1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项、地厅级项目130项;承担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子课题1项,合作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学校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2003年以来,共举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国内学术会议3次、省内学术会议2次;共有院士、长江学者、博导等一批专家学者莅临学校开展《红河论坛》学术讲座96场,共有2.6万余人次受益。 学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工作,专门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简称SSTIF),资助有能力的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研究,2008年至2009年共立项大学生科技他新项目114项,其中,有52项已通过验收结题。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红河学院围绕既定的国际化办学目标,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国际教育成绩斐然。目前与国外32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截至2009年我校共有来自越南、泰国、美国等不同国家的337名国际学生,分别到不同专业攻读学位或短期汉语语言文化学习。 红河学院不断深化国际教育的内涵,除了把国际学生“请进来”,还把我校学生“送出去”作为国际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组织实施了我校中越越南语专业、中泰泰语专业“1+3”合作办学项目,中美“1+2+1”项目、SAP(Study Abroad Program)项目、短期交换生项目和境外实习项目。截至2009年我校共有来自国际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等不同学院和专业近500名同学通过上述项目赴境外学习、实习和交流。2009年我校达成了与越南太原大学合作办学的协议,拟在越南太原大学建立红河学院校区,目前该项目的所有申报材料已获省教育厅批准并转报教育部批准。 经国家汉办批准,我校也是HSK汉语水平考试考点之一。目前我校在越南、柬埔寨建立了3个汉语中心,在泰国的孔子课堂也在积极筹建中。2009年,我校与泰国40多家中小学签署了合作协议,这些学校是我校在泰国的教学实习实践基地,每学期我校都组织不同专业学生到上述合作学校进行相关的专业实习。 按年度定期举办的“红河—越南老街文体交流活动”、“红河流域社会发展国际论坛”、“海外汉语教师培训班”也是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同时我校每年邀请泰国和美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到我校作学术讲演,开阔了我校师生的国际视野,也丰富了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与学生生活 学校秉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力开展教育创新,推进以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全面素质培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才和成长,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合理主张。通过以“和谐”为主旨,开展了一系列以“六个一”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让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具备深厚的奉献情怀和责任意识。 学校设有心悦社、西部绿洲环保社、蛮原文学社、书法协会、摄影协会、武术协会、辩论协会、演讲协会、就业协会、成功创业社、历史协会、计算机协会、乒乓球协会等四十余个学生社团,它们是展现学生才华的舞台和增长学生才干的土壤。 我校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全国定向越野锦标排位赛” 、“全国大学生越南语口语大赛”等高水平竞赛活动中多次获奖,学生文艺体育代表团在国际国内交流活动中充分展现学校风采,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学生就业 红河学院近几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云南省高校前列,连续四年获得云南省教育厅颁发的就业工作先进奖,学生就业方向广泛,2010年我校学生考研上线率约为40%。在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公务员招考中,我校学生成绩斐然。根据学校对用人单位的走访,历届毕业生均得到用人单位好评。 校园绿荫环抱,流水潺潺,花团锦簇,清新秀丽,生活设施齐备,彰显人文关怀,是莘莘学子求学的殿堂和温馨的家园。 周边环境 红河学院位于景色旖旎的红河州州府——蒙自,校园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浓厚。关于蒙自: 自然资源 蒙自地处珠江与红河分水岭两侧,海拔最高处2567.8米、最低处146米,北回归线横贯县境,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年均气温18.6℃,年均降雨815.8毫米,全年无霜期337天,年均日照2234小时。优越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和现代特色农业深度开发。同时,孕育了银、锡、铅、锌、铜、煤、大理石、磷、铀等丰富矿藏,其中蒙自县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已探明为我国目前最大银矿。 蒙自区位优势突出,是我国西南内陆通向东南半岛地区的咽喉,处于辐射国内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两大“扇面”的交汇点和昆(明)河(内)国际经济走廊的中心节点,北距省会昆明289公里,南距国家一类口岸河口168公里,东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滇越铁路和在建的泛亚铁路东线(昆明—新加坡)纵贯县境,在建的昆(明)河(口)(国道326线)和广(西)临(沧)(国道323线)两大高速公路在蒙自纵横交汇,并计划在蒙自新建红河机场,计划开发距蒙自58公里可直抵越南海防港的红河水运,是云南乃至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和太平洋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枢纽。 历史沿革 蒙自已有上万年人类繁衍活动史、2100多年建县史。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置贲古县,属益州郡所辖24县之一。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置蒙自县至今。中法战争(1883~1885年)结束后,清·光绪十三年(1887),为适应对外通商需要,清廷与法国在北京签订《中法续议商务专条》,指定开广西龙州和云南蒙自为通商处所,蒙自成为中法之间的“约开商埠”。同年,清廷在蒙自设分巡临安开广道,下辖临安府(今建水县一带)、开化府和广南府(均属今文山州一带),兼管即将正式开关的蒙自海关关务。由此,蒙自成为云南近代史上的滇东南军事、政治中心。光绪十五年(1889),蒙自海关落成并正式开关,这是近代云南第一个海关,也是近代中国21大海关之一。1950年1月16日,蒙自解放,蒙自县人民政府隶蒙自专区,专区行政公署驻蒙自。1957年11月18日,蒙自专区与红河哈尼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