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电影嘉年华附近好玩的(影人梦启航的地方)
“悠悠岁月如白驹过隙,我们回来了。回到仍旧充满激情的长影,我们的家。”表演艺术家田华说。
“几十年来,我们没有忘记这个‘摇篮’给我们的补养。新时代,新长影,长影的精神传承自有后来人。”已故导演李前宽曾说。
“难忘为剧本奔波采风,难忘那些挑灯不眠的夜晚;唯有深情,方会热爱,与电影同行的路上,我们并不孤单。”编剧、制片人王浙滨说。
“我1973年走进长影大门,我觉得这种血脉关系无论我走多远都不能把它割断。”演员宋晓英说。
……
(田华曾在2018年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期间回长影“探亲”。苑激刚摄)
众多电影人借由历届长春电影节举办的契机,发出对长影的深情告白,将泛黄的胶片、凝固的时光定格在“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之地——长春。第十六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启幕在即,作为电影界“人才孵化器”,长春确是电影人梦开始的地方。
助力电影业萌芽与发展
“东影(长影前身)那时先后举办了四期干部训练班,培养各类专业人员650余人,使长影的创作队伍不断充实壮大。”曾参与训练班培训的长影剪辑师祖述志回忆说,早在1946年,延安电影团40余人就加入到东影建设工作中,此后,西北电影工学队、东北文艺工作团等文艺团体,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纷纷迈入长影大门,形成了一支新中国电影事业发展中的新型创作队伍。加之东影自身培养的人才,使长影不仅拍摄了大量优质影片,更为新中国电影事业聚集、培养和输送了2000余名优秀人才,成功助力中国电影业萌芽期的发展与壮大。
(经长影培训的电影人才时隔数十年再聚长影,参观长影旧址博物馆。毕馨月摄)
早在1946年,延安电影团40余人就加入到东影建设工作中。此后,西北电影工学队、东北文艺工作团等文艺团体,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纷纷迈入长影大门,形成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一支新型创作队伍。加之东影自身培养的人才,长影不仅拍摄了大量优质影片,更为新中国电影事业聚集、培养和输送了两千余名优秀人才,成功助力中国电影业萌芽期的发展与壮大。
“星光”传递“摇篮”梦
姜文在长春首度“触电”之作是电影《末代皇后》;梁音一句“阿米尔,冲!”,让《冰山上的来客》常留影迷心间;因在长影遇到伯乐,李幼斌第一次登上大银幕便出演《死证》主角;考入长影演员剧团的姜黎黎凭《红牡丹》红透大江南北;黄婉秋以电影《刘三姐》扬名……几代电影人,以长春为“地平线”,风华正茂地从长影大院“出发”,成为冉冉升起的新星。
(姜黎黎出演电影《红牡丹》剧照。长影集团供图)
(黄婉秋出演《刘三姐》剧照。长影集团供图)
76年来,长影吸纳和培养了一大批影视明星,如庞学勤、张圆、李亚林、金迪、郭振清、浦克、方化、刘世龙;一批演员在长影的“摇篮”里成长,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如陈强、葛存壮、谢添、王心刚、王晓棠、杨丽坤、李默然、龚雪、方舒、宋春丽、潘虹、奚美娟、寇振海、陈道明、王志文。这些人在“摇篮”里创业、在“摇篮”里成长,然后分赴祖国各地。
(王晓棠出演《神秘的旅伴》剧照。长影集团供图)
“千里冰雪,因相聚而欢腾;红色血脉,因光影而世代相传。”连日来,对本届长春电影节翘首以盼的各路影迷,迎来了一份全国电影人送上的视频祝福。王一博、何琳、王大陆、侯勇、李易峰等老中青三代电影人,以“冰雪”与“红色”定义长春电影节;包贝尔、周笔畅、田启文等以“电影遇上冰雪,一种颜色,万种风情”,诠释长春电影节的独特魅力;由韩三平领衔,赵丽颖、黄景瑜、王宝强、胡军、杜淳、万茜等演员,则向世人发出真诚邀约——“齐聚‘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共襄华语电影盛会,‘新时代·新摇篮·新力量’,预祝第十六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圆满成功”。
创作时代精品、培养电影人才,本届长春电影节将继承和弘扬“摇篮”使命,依托长春电影文化资源禀赋,着眼于文脉传承,努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所需的影视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让长春始终是电影人梦开始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