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对项目的利好(这11大城市最受益)
来源 |国民经略(guominjinglve)
作者 |凯风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再提速。
7月5日,《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落地。
这份三年行动计划包含100条重点举措,涉及广深港澳佛莞等11大城市。其中,广州出现62次,深圳57次,香港25次,澳门24次。
这份行动计划有哪些亮点?哪些城市能从中受益?
1
广州:金融地位再提升
广深港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四大中心城市。
这四大城市分工明确、定位有别。广州着眼的是国家中心城市、国家门户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商贸中心的综合区位优势,深圳则以全国性经济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等经济科创定位为主。
不过,规划在强调广州综合定位的同时,还给予广州在金融业上的鼎力支持。
众所周知,香港、上海、北京是我国三大国际金融中心,深圳金融实力同样不容小觑,而广州在金融业则存在不少短板。
在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香港、上海、北京分别位居全球第3、5、9位,而深圳、广州则分别位居第14位、24位。
因此,在大湾区三年行动计划中,对于广州金融业着墨颇多。
根据计划,支持广州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和产权、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加快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
同时,在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交易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高标准建设南沙国际金融岛。推动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
这其中,位于天河的国际金融城,南沙的国际金融岛被重点提及,这两地建设推进有望加速。
而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大宗产品交易中心、创新型期货交易市场的到来,也将提升广州在金融上的城市地位。
2
深圳:一路向西
深圳是全国最具经济竞争力的城市,科创优势极为突出。
在大湾区规划中,深圳的定位是:
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除了巩固既有的经济和科创优势之外,更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在城市空间上的新动作。
其一,前海扩容。根据计划,争取自贸试验区扩区……推动修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扩展发展空间。这两条信息再清晰不过,传闻已久的前海自贸区扩容有望落地。
其二,光明建城。根据计划,推动中新广州知识城、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中子科学城、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等重点创新平台建设。所谓科学城,有产有城,不是单独的工业区,而是集科学、城市、产业、生态于一体的新型城区。
其三,深圳交通大拓展,一路向西。根据计划,深圳不仅要推进机场改扩建,而且深茂铁路、深中通道、武深高速、莲塘口岸都在推动建设之列。
至于有“深珠通道”之称的伶仃洋通道,已纳入研究之中。这些大交通建设的推进,必然将提升深圳对于珠江口的影响力。
3
飞地经济
飞地经济,正在成为城市合作发展的新模式。
2018年12月,深汕合作区正式揭牌。不居民全部转为深圳户籍,而且这一位于汕尾的“飞地”将由深圳直接管理,升级为深圳第“10 1”区。
飞地经济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为土地空间紧张的大城市寻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新的样板:既能将产业留在省域内部,而且还能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相关GDP数据还能两地所共享,此为多赢之举。
深汕之后,飞地模式会否进一步扩容,值得关注。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以广清一体化为示范,推动环珠三角地区与大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深化深汕特别合作区、广清产业园、广梅产业园等区域合作平台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广州清远宣布探索以新的合作方式共建“广清特别合作区”,目前城市总体规划已经开始招标。
飞地经济如果进一步扩容,对非珠地区的利好可想而知。
4
大交通
作为世界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在交通上的领先优势极为突出。
大湾区不仅拥有香港赤鱲角、广州白云、深圳宝安等三大国际级机场,而且拥有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等世界排名前列的港口,同时还拥有以广州为中心的铁路交通枢纽。
海陆空一应俱全,综合交通优势独一无二。未来,大湾区交通建设的重点很清晰:
打造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以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构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这意味着,都市圈内的1小时交通圈呼之欲来,珠江东西两岸的交通通道建设即将加速,城际之间的交通网络将会星罗密布。
其一,大湾区机场群呼之欲出。根据计划,将实施广州、深圳、珠海、惠州等机场改扩建,新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江门、肇庆等市规划建设若干通用机场。
这意味着,广深两大机场的改扩建还会继续,而广州新机场也会加速落地。
其二,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港口整合有望迈出步伐。根据计划,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未来,广州、深圳有望对珠江东西两岸的港口群进行整合。
其三,8条跨海通道来袭,珠江东西两岸大贯通。根据计划,狮子洋通道(南沙至虎门)、伶仃洋通道已纳入启动研究工作,加上已经正式开通的南沙大桥,以及正在建设的深中通道,未来珠江口至少拥有8条跨海通道,连接东西两岸。
未来,珠三角将会更加深层次融合在一起。
5
十二大片区:
佛莞惠、中山、江门和肇庆的新机遇
为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大湾区三年计划提出重点发展12大合作平台。
这些合作平台,除了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珠海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三大主要区域之外,还将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珠海西部生态新区都纳入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等城市在这一重点合作中,都有斩获。
佛山、东莞、中山均以制造业发达著称,与港澳的合作集中体现于这个层面。
佛山将打造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东莞则着重推动滨海湾新区建设,中山则将重点放在了翠亨新区,这三地都将以高端制造业与大湾区进行对接。
至于惠州、江门和肇庆,落脚点有所区别。
惠州落脚的是潼湖生态智慧区,试图建设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江门落脚的是大广海湾经济区,主要涉及金融、旅游、海洋经济等层面的合作。
而肇庆则以肇庆新区为抓手,要打造的是生态科技产业园、大型物流集散基地、重要农产品物流基地、健康产业和养生旅游度假胜地。
6
世界级湾区
大湾区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意味着大湾区建设全面落地。
湾区是海洋经济的最高形态,也是城市群模式的升级版,更是一个国家不断对外开放、参与世界竞争的主要力量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以及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中山、江门、肇庆等11个城市,整体经济规模接近11万亿,人均GDP全国首屈一指。
根据计划,湾区建设分为三步走。
到2020年,打下坚实基础,含金量颇高的三年行动计划正是为此而来;到2022年基本形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2035年则全面建成与世界第三大湾区对标的国际一流湾区。
这个目标并不遥远。
可以期待,大湾区的建设将是全方位的,带来的利好也将是全方位的。
不仅广深等龙头城市进一步强化中心地位,广东省内的非珠地区乃至包括广西在内的泛珠三角地区都将从中受益。
版权说明:再次感谢原作者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