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周恩来在延安遇刺(1937年周恩来在延安遇刺)
“周总理,您来穿我这件绿色军装吧!”
1937年4月,出发前,副官陈友才对着周总理说了这句话,而他自己则装扮成平日里周总理的模样。
为了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周总理一行人从延安出发前往西安和国民党谈判。
可是却在中途遭到了袭击,出发时的25人仅仅存活了4人,而陈友才更是身中数弹而亡,死后身体上还被补了很多刀。
那么,是谁刺杀的周总理?敌人是否将陈友才当做了周总理?
周总理和陈友才的关系1914年,陈友才出生于湖南,他的父亲在大革命时期被国民党杀害。
他在14岁时跟着朱德的部队上了井冈山,后来在毛主席的身边担任警卫员。
在1936年2月,陈友才被调到了周总理的身边,担任警卫参谋。
陈友才和周总理之间,发生了很多有爱的事情。
比如说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红军的粮食愈发不充足,每个人(包括周总理)每天只有半斤的粮食可以吃。
周总理非常关心年纪较小的红军将士,认为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不饱怎么能行呢?
于是,周总理经常从自己的粮食袋中省下一些饭,递给年轻的红军将士吃,19岁的陈友才也有幸吃到过。
1934年9月,红军长征行军到岷山县丘陵地带附近时,却突然听见了轰炸机的声音。
此时周总理正身患重病被士兵们抬在担架上,周围的护卫都很着急,不知道该急速行军,躲去树林里,还是在原地开炮射击敌机。
陈友才冷静的要求大家手上拿着树枝,身上披着树叶,伪装成灌木丛。
敌机果然误以为这是“灌木丛”,并没有扔炸弹,而是直接飞走了。
趁着敌机飞走的时机,陈友才和几位将士将周总理合力抱到了山沟里躲避。
过了一会儿,敌机又飞了回来,对着刚才的他们伪装的地方狂轰滥炸了一番。
陈友才的这番操作,成功的护住了大家的安全,也让正在病重的周总理不用遭受急忙躲避的颠簸之苦。
这件事情反映了陈友才为人胆大心细,善于把握时机和猜测敌人的心理。
1936年2月,周总理正在绥德的义合镇指挥抗日,却突然遭遇到一路敌人的攻击,原本陈友才带着警卫连已经将敌人击溃。
可是却有一个敌人借着大石头为掩护向周总理开枪,陈友才猛地向前一扑,将敌人摔倒。
“碰!碰!”两声枪响过后,周总理发现,一枪是陈友才开的,结果了敌人,一枪是敌人开的,打在了陈友才的腿上,周总理毫发无损。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随即联系了共产党,党组织决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且派周总理前去西安处理此事。
在西安期间,局面复杂,四处危机四伏,陈友才多次机智的识别敌人,保护周总理的安全。
为了迷惑敌人,陈友才曾经多次和周总理穿着一样的服装,来贴身保护周总理安全,由于陈友才的身形和周总理相似,所以敌人时常分不清哪一个才是周总理。
1937年4月25日上午9点,周总理再次从延安出发,要去西安洽谈国共谈判的事宜。
当他们一行人坐着卡车路过劳山(劳山位于延安市甘泉县)时,却突然听到“啪”的一声。
陈友才瞬间警觉的问道:“什么动静?”
他旁边坐着的警卫员说道:“好像是鞭子的声音。”
坐在驾驶室的周总理也将目光投向了窗外,发现周围都是高山树木,牧民怎么会跑到这里放羊呢?
突然,周围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司机很快被击中,倒在了驾驶室内。
车胎也被敌人打破了,车子无法继续向前行驶。
周总理沉着冷静的命令道:“下车,分散开,准备还击!”
随后,周总理沉着冷静的跳下了卡车,躬身躲避在前轮后侧。
陈友才和警卫员们一起掩护着周总理,向右方向的树林撤退,陈国桥指挥特务队阻击敌人。
可是,即便是有十几个人掩护,周总理也难以脱身,敌人火力实在是太过于密集了。
此时,穿着西装戴着礼帽的陈友才显得格外扎眼,他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还大声喊叫,指挥着大家战斗。
影视作品中的“劳山遇刺”
果然,敌人的枪口齐齐的对准了他,他先是腿部受伤无法行动,后来浑身各处中弹。
因为陈友才像是个大官模样,又倒了下去,所以敌人并没有将心思花在穿着普通军装的周总理身上,周总理也带着人成功突围了出去。
当这群敌人冲上去翻查卡车物品时,发现了一个大箱子。
他们高兴极了,结果打开一看,竟然全是文件,又非常愤怒地将箱子扔到了一边。
经过检查,他们在陈友才的衣服兜里找到了周总理的名片,误以为此人便是周总理,竟然连续在陈友才的身上捅了20多刀,随后转身离去。
刺杀周总理的疑凶
周总理遇刺当天中午,中央政治保卫局局长周兴满,脸慌张的到达毛主席所在的窑洞,将周总理途中遇刺,部下伤亡惨重,周总理生死未卜等事情报告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一听说这件事情,大惊失色,随后对中央警卫团团长下达命令:“快去找周副主席!”
警卫团团长带着骑兵连迅速出发,骑着马狂奔出了延安。
当骑兵连找到了周总理后,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快去劳山现场看看!”
很遗憾,现场只有烈士们的尸体、凌乱的文件箱以及被子弹打坏的卡车。
那些作恶的敌人早就逃跑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最令人心痛的,莫过于陈友才伤痕累累的尸身,骑兵们发现,陈友才的身下有一条毛毯,毛毯上除了鲜血,还有多道刀痕。
当周总理收到这条毛毯时,感到痛彻心扉,忍不住痛哭了起来,说道:“友才是替我而死的,我永远都不能忘记他。”
那么,到底是谁策划的这次谋杀呢?
党中央的领导分析着,到底是日本人想要阻止国共合作,还是一心要和中央为敌的张国焘,或者是国民党内部中有人不想和共产党合作,亦或者是这片区域的土匪作乱?
首先,张国焘被列为了重点怀疑对象,是因为他在1935年10月就有了叛乱的心思。
虽然在1937年经过党组织的批判和教育,他已经承认了错误,但是他仍旧有阳奉阴违之嫌。
也仍旧暗搓搓的做些和党组织对抗的事情来,而且劳山是在张国焘旧部的控制范围内,难保不是他授意自己的老部下所为。
事发当晚,张国焘原本已经睡下了,却发现外面有声响,自家的警卫员好像在和谁争吵,他起身往外面走,并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身旁的警卫员忙转身把他护在身后,并且严肃的说道:“外面已经被包围了,我怀疑保卫局可能要抓你。”
张国焘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心底暗道自己这个警卫员不太成熟,随后让警卫员把人给撤回来,并告诉手下不要轻举妄动。
第二天早上,张闻天来和张国焘解释,昨晚是为了加强保卫工作,才会有所打扰,希望他不要介意。
其实,当晚的动静确实是一场误会,这件事情也并不是张国焘所为,因为负责此次事件的侦察员谢滋群已经找到了线索。
谢滋群出生于1916年,老家在江西兴国县,他从小便手脚麻利、头脑灵活,在1930年加入的红军。
谢滋群曾经侦破过很多场大案和疑案,中央对他也非常信任。
比如1937年1月,党组织打算迁到延安,却不知道里面的情况如何,便派谢滋群前去探探路。
谢滋群和5个侦查员到了延安,装扮成探亲的老百姓,利用当地的老乡作为掩护,将延安的情况彻底了解后,便回去报告给了党中央。
党中央得知里面没有国民党部队后,便放心的潜入到延安,并将延安作为抗战时期党组织的指挥中心。
关于周总理的遇刺事件,从现场来看找不到太多的线索,具有丰富经验的谢滋群便派人去当地群众中宣传革命。
他们一边给群众讲抗日的思想,一边又借着和群众谈话,趁机打听消息。
由于他们和群众相处的非常愉快,还带来食物和群众一起吃饭,晚上一起睡觉,使得群众对他们更为信任,便将自己知道的情况都讲了出来。
谢滋群也很快便打听出来,有个李老汉,当天正好在附近砍柴,很可能知道更多的情况,便亲自来和李老汉沟通。
李老汉胆子较小,害怕说出来秘密后,自己会遭到报复,便谎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可是谢滋群看着他眼神闪烁、一脸心虚的样子,便知道他在撒谎。
但是谢滋群没有用强硬的手段硬逼着他说实话,在劝导无果后,又动员当地和李老汉关系较好的群众来相劝,还天天帮助李老汉干农活。
最终,李老汉不好意思再隐瞒下去,对谢滋群吐露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
刺杀周总理的真凶
原来,在延安南部有个叫做黄龙山的地方,里面有一群打家劫舍的土匪,大概有200人。
这群土匪会经常抢劫过路的商客,当地百姓苦这帮土匪久矣,却只能忍气吞声,整天担惊受怕。
1934年8月,红军曾经来到黄龙山,经过做思想工作,土匪都表示愿意改过向善,党组织便将这些土匪改编为红泉县突击队,队长叫做李青云。
原本李青云带着突击队认真完成党组织交代的任务,突击队也没有再恢复土匪勾当。
可是,国民党却使坏,悄悄地对突击队副队长李青伍加以利诱,李青伍在国民党的支持下,打死了李青云,并且又恢复了土匪行径。
这群土匪除了抢劫老百姓和过路商客外,每日的任务便是刺探红军情报,暗杀地方干部。
甚至,这群土匪狠起来连“自己人”都不放过,在1937年4月,曾经假扮红军来劫掠了国民党的货车,让国民党的财物遭受了损失。
国民党原以为是自己操纵了这些土匪,可是这些土匪却利用国民党做庇护,时不时地也劫掠一下国民党的大官,毕竟国民党中有很多有钱人。
红军在入驻延安后,曾经派人前去剿匪,可是这帮匪徒过于狡猾,利用自己熟悉地形的优势,反而差点让剿匪部队吃了个大亏。
这一次,李青伍手下的两名土匪打听到周总理即将去西安,很可能从这里路过,李青伍便命令大家提前埋伏在此处。
而土匪为了做好埋伏准备,提前进行的修筑战壕等工作,将山间正在砍柴的李老汉给惊动了。
李老汉悄悄地观察了一番,知道是这群土匪又在干些谋财害命的勾当,连忙躲回了家中。
这群土匪之所以要谋杀,一是为了扬名立威,二是求财。
这群土匪刺杀完“周总理”后,原本以为这么大的官应该会随身携带很多财物,没想到反而都是些没用的“废纸”。
为了铲草除根,李青伍便对着陈友才的尸体又砍了很多刀,因为他们确实把陈友才当做了周总理。
谢滋群查明了真相后,党中央非常生气,统一安排了大批部队进行全面剿匪,这群土匪看大事不好,便往黄河方向逃窜,最终被我军包围。
我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剿灭了大批匪徒,并将李青伍等十几个人生擒住了,这些人随后被处决。
1937年4月27日,党组织为陈友才等人举行了追悼会。
周总理高度评价了陈友才烈士英勇献身的精神,这些烈士的遗体都被安葬在延安塔山腰。
在1973年,当周总理得知陈友才的坟墓,曾经在1947年遭到过国民党的摧毁,并且遗体失踪后,再一次忍不住泪流满面。
叮嘱当地政府将烈士们请进陵园好好照顾,并且给烈士们立个碑。
周恩来(中)、张云逸(左)与孔石泉(右)合影。周恩来在照片背面题写“劳山遇险,仅存四人”
周总理一生都没有忘记此事,并认为这是自己遭遇过最凶险的一次刺杀,那条毛毯也被他精心的收藏了起来。
他的内衣口袋中常年放着一张合照,其背面写着:“劳山遇险,仅存4人。”
陈友才为掩护周总理而牺牲的事迹非常令人敬佩,周总理平日待将士们真诚亲切,在性命攸关的时刻换来了将士们的拼死相护,也合情合理。
参考文献:
中工网:《周恩来“一生最危险的”时刻,他挺身迎敌……》
湖南日报:《周恩来终生不忘的人——追记烈士陈友才》
文汇网:《“劳山遇险,仅存四人”,一生历险无数的周恩来自言此次最为凶险——警卫全部阵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