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海滨雕像(失落已久的城市雕塑)
2022年1月8日,星期六,
晚上八点,
“潍县老事儿”策划了一场主题为
“灰姑娘魅力何在,直教人怀念到今”的直播,
郑重邀请
知名文化学者、艺术评论家齐鲁滨老师,
多年从事雕塑艺术创作的高工潘东铃老师,
投身高校美术教学科研一线、桃李满园的鲁梅老师,
深度开聊:
潍坊首座城雕《春鸽》的那些事儿。
整场直播历时2个多小时,
围绕创作环境、艺术魅力,
以及城市美学空间构造、集体回忆情感的社会心理分析等方面,
三位老师专家老师在直播间中,
与一众事儿友进行了分享。
齐鲁滨:文化记忆,"灰姑娘的美学定位
1、美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诸门类分支。按照国际惯例,建筑、雕塑,排序一般都在绘画之前,如我们熟悉的俄罗斯列宾美院,全称就叫国立列宾建筑、雕塑、绘画科学院。所以说,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在城市美学塑造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上世纪80年代,潍坊首座城雕《春鸽》,也就是后来被市民赋予了"灰姑娘"昵称的那件作品,主持原创者为潘连三先生。潘连三先生是潍坊雕塑界的领军人物,带动并影响了潍坊城市雕塑的发展,应该说走在了全国同时期同级别城市的前列。今天我们追怀“灰姑娘”,其实就是梳理潍坊当年这种开风气之先的文化现象的情怀与乡愁。
3、新中国成立之后,雕塑艺术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塑造领袖形象;第二阶段,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第三阶段,普通人物平民的形象。由潘连三老师主创的“灰姑娘”,正是第三阶段的一个表现,把创作题材定位在了普通的山东姑娘的青春、健康、美丽的形象。而这种“邻家女孩”式雕塑形象的成功塑造,其情感上的亲和力,正是引起公众集体共鸣的重要原因。
4、“灰姑娘”的艺术取得巨大成功,除了艺术创作上的成功之外,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她填补了潍坊这座城市公共环境主题雕塑的空白,作为首创首发,自然会引发公众的巨大关注。“灰姑娘”所处的城市空间位置,在青年路北首与胜利大街的交汇口环岛中,当我们乘坐1路公共汽车,沿着青年路由南而北,到胜利街路口逆时针缓缓绕行环岛继续西行,似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透过车窗环绕注视“灰姑娘”,留下一段打动人心的审美愉悦感受。
5、潍坊作为“中国画都”,但还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书画之都,其格局更应该定位于打造美术之都、艺术之都、文化之都。所以,我们呼吁这座城市,要重视主题城雕对于城市空间形象提升的作用,当可复原“灰姑娘”或者另行创立能够媲美“灰姑娘”的能够代表潍坊城市气质和格局的主题城雕。
△车行至青年路北首,会绕环岛划出一条“美丽的弧线”。资料图。
潘东铃:复塑“灰姑娘”无技术难度
潘东铃老师首先回顾了父亲潘连三先生的生平,并对于其在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求学经历,以及在雕塑艺术上的执着和探索进行了介绍。之后,重点围绕“灰姑娘”的创作历程进行了解读。
潘东铃老师:
1、“灰姑娘”是家父潘连三先生的创作。我找到了父亲于1984年5月写给潍坊市政府的两份报告。在《潍坊市城市雕塑建设近期和长期规划》报告中,明确了包括《春鸽》即《少女与鸽子》(“灰姑娘”)、《朝晖》等众多城市雕塑的构思规划;在另一份报告中,父亲申请调配雕塑本科毕业生等专业人员。时任潍坊市市长韩理很快对报告进行了批示。由此,潍坊市城市雕塑办公室的架构得以建立了起来,为以后开展雕塑创作打下了好的基础。据材料显示,当时的潍坊市政府对于雕塑办公室此后的创作给予了巨大的支持,拨付专项资金达10万元/年,两年共计20万元。(这可是80年代的20万元啊!)
2、在原始雕塑计划中,《少女与鸽子》计划放置于“向阳路南首”,“青年路北首”原计划放置《朝晖》。
△朝晖。潘东铃老师供图。
3、具体到“灰姑娘”的创作,由父亲潘连三先生独立创作形成完整的创意设计稿之后,又组织进行了“等大泥塑稿创作”和“铝合金材料稿制作”两个重要环节,最终形成作品呈现。在泥塑放大制作环节中,陈修林、郭心聪(现为中国著名雕塑家)、胡立华、于伟、赵益民、丁汉忠以及从山东艺术学院的雕塑教师隋建国(现为国际著名当代艺术家)、袁威青(现为旅美雕塑家)、曲师大美术教师王熹等其他成员都参与了进来,付出了积极的努力。
我想,这也是后来父亲在一些场合,认可“灰姑娘”是集体创作的原因。在铸造阶段,主要是陈修林、赵益民赴加工铸造现场进行指导、协调。
这里还有一个设计细节,“灰姑娘”在制作金属材料稿时参考了古代雕塑的一些手法,是分构件铸造,然后进行嵌合,(铝合金材质,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实现焊接),而嵌合处多隐藏在衣服的纹路之下,并不为人所察觉,不会影响到作品的完美呈现。
4、跟众多市民一样,多年以来,父亲潘连三先生乃至我们一家,都在关注“灰姑娘”的下落。当1992年,“灰姑娘”被移至人民公园放置并被喷漆为白色时,父亲听说后极为愤慨和无奈。因为最初,父亲选择铝合金材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虑到铝合金表面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氧化,而形成一个独特的色泽变化的过程,一种美丽的灰色,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可以称之为“高级灰”。
后来,人民公园改造之后,灰姑娘被存放于单位大院里,我们也去探望过多次,但其属于公共财产,我们只能是惦念,却不能给予其更好的保护。
5、再后来,得知“灰姑娘”被盗,躯干部分已遗失,只剩下头部及一条手臂。受单位委托,把“她”妥善保管了起来,并把她表面的白色喷漆进行了喷砂清洗处理,恢复了她本来的质感色泽。
刚才事儿君提问,如果真的有可能重塑“灰姑娘”,在艺术和技术层面有没有难度。我在这里可以自信的回答:有保留下来的这两部分构件,有潘先生留下来的设计方案、小样,还有众多照片作为参考,我认为我们有信心可以做到95%以上的复原度。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技术上,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完全能够实现!!!
△劫后余生的“灰姑娘”雕塑构件。潘东铃、鲁梅老师供图。
△潘东铃老师供图。
△童子戏水。潘东铃老师供图。
△铁牛。秦博瑞先生摄影。
鲁梅:是否复原“灰姑娘”,需综合考虑城市空间
事儿君: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留给鲁梅老师。
当年灰姑娘的出现,开启了潍坊这座城市以城市雕塑美化城市、渲染城市精神的大门。然而,仅仅七年之后,她又因为城市的更新改造、道路拓宽,而移至他处,甚至最终没有了下落。正因为此,才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市民回忆,而且民间对于重塑灰姑娘的呼声也一直很高,甚至在2019年V1广场进行改造时,一度有重塑灰姑娘的方案候选,当然,这最终没有实现。
您长期从事美术研究和教学,您认为,从城市空间美学的角度来说,重塑一座已经成为市民美好回忆的雕塑,是不是可行?如果真的重塑了,会不会反而弄巧成拙?反而破坏了人们心中的美好印象?
鲁梅:
是的。80年代“灰姑娘”的出现,有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城市环境。雕塑与建筑、与空间环境、道路节点、城市规划等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之初,蓬勃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及政府机构的重视和支持,开创了潍坊城市雕塑的风气之先。从城市空间来看,当时潍坊的城市高度普遍偏低,天际线跟三十多年后现在的城市高度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从潘连三先生拍摄的老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背景的鸢飞大酒店,是唯一的高层建筑,雕塑周围其他建筑多属于二层至四层、五层的建筑。在这样的天际线下,灰姑娘大约5米左右高度,在空间视觉效果上就非常醒目突出,成为一幢标志性的主体形象。
另外,刚才齐鲁滨老师也指出,青年路北首丁字口特殊的道路结构,更是让“灰姑娘”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人们乘坐公交车绕环岛一周,透过车窗凝望灰姑娘,那是一种360度全方位的美丽。而且,人们与这样一座首次矗立于街头的美丽雕塑的邂逅,就如同初恋一般,美好而记忆深刻。
刚才,潘老师谈到了,从艺术和技术层面上,在现有的基础上,复原“灰姑娘”完全可以实现。但是,“灰姑娘”当年所处的城市空间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复原,选择合适的空间、位置就非常重要,即便是再次将其树立在原本的位置,或者是完全复制原来的高度,是否能够呈现当年的城市空间美学效果,也要打上一个问号,需要慎重综合考量。
所以,是否复原“灰姑娘”不应该仓促而为,还是应该多方论证,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重新进行选址和空间设计,才能形成最佳的方案,这样才不会让广大市民对于灰姑娘记忆美的期待落空!
△《春鸽》。秦博瑞先生摄。
△透过车窗凝望灰姑娘,那是一种360度全方位的美丽。资料图。
△《春鸽》。潘连三先生摄。
感谢齐鲁滨老师、潘东铃老师、鲁梅老师的精彩分享,
感谢直播间中一众事儿友的积极交流。
以上内容,
由事儿君根据记忆整合归纳,
如有错误,
仅属本人记忆问题。
感谢@半部春秋十八卷增强版 秦博瑞先生、 @鲁梅老师、 @大唐 潘东铃 提供部分影像。
原创编辑,非经允许,
其他公众号谢绝转抄。
敬请关注头条号“潍县老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