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乡村振兴变化(设施服务更完善)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亚芸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千年来一直是人们追求的梦想。如今,我区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完善设施服务,乡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生产生活条件大为转变,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正在天山南北成为现实。
基础设施补短板 村子换了新容颜
冬日的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银装素裹,宛如童话。厚厚的白雪盖住了红色屋顶,却阻断不了慕“名”而来的远方客人,在这里寻求“诗和远方”的慰藉。
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冬日夜景。资料图
作为自治区新时代美丽宜居村庄的示范样板村,2022年,塔拉特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我们拆除了土坯危房、新建了安居房,还对全村房屋外立面进行了改造,搬迁了独户牛羊圈。”村党支部书记达吾列提汗·哈泰别克说起基础设施的改善,如数家珍,“安装木质围栏4公里、新装路灯88盏、硬化场地2000多平方米、绿化庭院6000多平方米。”
通过稳步实施农房抗震防灾工程建设,天山南北农村住房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3平方米,同时满足抗震安全、经济实用、设施配套、发展生产的要求,水、电路、厨、浴、卫、院功能齐全,广大农牧民群众实现了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居住条件的改善带给各族群众稳稳的安全,道路交通的完善为老百姓增添了满满的幸福。
“以前村里路不好,每年收成的时候特别担心地里的红枣运不出去。现在好了,柏油路四通八达,还安装了路灯,出行特别方便。”且末县琼库勒乡墩买里村村民亚森·吐尔逊说。
目前,全疆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都实现了通硬化路、通客车。“十四五”期间,我区计划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16万公里,确保到2025年1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率达到90%、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90%。
垃圾不出村 环境大提升
“村子里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在这里生活让人心情舒畅。”在玛纳斯县包家店镇包家店村村民王成看来,现在,村民们维持环境整洁的积极性高了,保持环境卫生清洁美好的信心更大了。
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自治区垃圾分类减量示范村”,包家店村在乡村垃圾治理方面不断革新。2022年,包家店村推进生活垃圾就地就近处理,引进生活垃圾处理企业,建立起自己的微型垃圾处理站。
“我们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打破了传统‘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管理体系,减少了中转压缩环节人工和人工费用,避免了垃圾运输过程中所造成的滴跑、渗漏等二次污染,实现了‘户分类、村收集、村处理’,垃圾不落地、不出村。”玛纳斯县包家店镇包家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建华介绍说。
我区各地按《自治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建设标准》,合理选择和推广符合本地实际的“建得起、用得上、易操作、管长远”垃圾治理模式。针对可回收垃圾、可利用垃圾、有害垃圾等,从源头探索推动农村垃圾治理就地就近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技术路线。
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到85.7%,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的行政村比例达90%以上。
同时,我区积极推动农村“厕所革命”,注重引导农民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将村庄清洁行动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有机结合,促进村庄从“外”向“内”美起来。
“煤改电”清洁取暖 生活方式更现代
“以前烧煤取暖,一个冬天要烧2500元至3000元的煤,现在用电采暖可以节省700多元。家里比以前暖和,还能自己调温度,很方便。要是出门的话,就关上开关,不浪费。”英吉沙县英也尔乡坎特艾日克村村民伊布拉依木·麦麦提依敏很喜欢现在干净又暖和的生活。
“煤改电”工程的实施,让英吉沙县英也尔乡坎特艾日克村村民享受到安全、清洁、可靠的“温暖”。 资料图
为有效解决南疆农户冬季取暖和燃煤污染问题,我区从2019年起历时3年完成“煤改电”一期工程,让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三地州24个县市456个乡镇3122个村的89.2万户农民群众享受到安全、清洁、可靠的“温暖”,每年形成节煤178.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63.8万吨的能力,为我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有效路径。
2022年,我区启动“煤改电”二期居民入户改造工程,覆盖范围涉及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州、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吐鲁番市、哈密市伊州区43个县市439个乡镇,将会惠及3896个村的76.61万户居民。
清洁取暖方式的推广,改变的不光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更带来卫生、整洁、有序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成为引领新时代农村生活的新时尚。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新疆广袤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乐享现代生活的幸福家园,正当其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