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伊犁必吃的美食(那些关于伊犁美食的故事)
吃
别光知道吃伊犁美食,快来看看,原来你喜爱的每一道美食的背后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拌面的故事
拌面被俗称为拉条子,拉条子维吾尔语叫“兰格曼”,是新疆各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美食。其起源有众种版本,一说来源于山西,是由当年山西骆驼客带到新疆的。
古时候人们运送货物没有像现在这样先进快捷的运输工具,要将货物通过茫茫戈壁与沙漠运到西域,就只有“沙漠之舟”骆驼能够胜任了,所以过去个城市都有这些“跑运输”的骆驼客常年来往于丝绸之路。
吃了一路干粮的骆驼客到了迪化驿站不仅可以可以好好休整一番,更要做上一顿家乡饭慰劳饥渴的胃。拉面技艺正式这样由山西一带的骆驼客带到新疆的,因其制作的时候以菜拌面而得名。
烤肉的故事
烤羊肉串源于新疆吗?好像不是这样的,据说是跟一座东汉晚期画像有关。
考古专家在鲁南临沂市内五里堡村出土的一座东汉晚期画像石残墓中发现两方刻有烤肉串的画像石,经研究发现这两幅画中所见的人物形象皆汉人,他们烤的肉串是牛羊肉串。而我们爱不释手的烤肉就是这样的得来的。
大盘鸡的故事
关于大盘鸡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1、大盘鸡是回民的清真小吃,曾经是专门做给清朝后宫的美食,后来出宫的老厨师将做法带到了柴窝堡,最近十七八年开始盛行。
2、左宗棠将大盘鸡带进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也将他曾在清朝宫廷内吃过的大盘鸡的做法传给了伊犁当地。
3、大盘鸡的起源和长途车司机有很大关系。据说大盘鸡的前身本是辣子鸡,在司机的建议下,加入了汤汁、皮带面,司机们连汤带肉带面地吃下去,好吃又抵饱。由于鸡肉等得用一个大盘子才盛得下,“大盘鸡”因此声名远扬。
烤包子的故事
以前新疆的游牧民,出外放羊、打猎,都自带馕、水、刀、面粉等,很长时间不回家,相传最早的烤包子就是在野外诞生的。
那些牧民打来野兔,把肉洗净切碎,用和好的面包上,放在木炭上烤熟了吃,味道的确不错,只是沾在外表的炭灰不好办,聪明的牧民就找来三块石头,两块当支架,另一块平整点的架在那两块石头上,然后用木炭把石头烤热,把“兔肉包子”沾在石头架的内壁上,这样烤出的包子外表就没有粘着的炭灰了,以后烤包子都是炉膛里烤了,肉馅也变成了现在的羊肉!也就是现在的烤包子,
还有一种跟烤包子长得差不多,就是个头比烤包子要小的一种美食叫“一把抓”据说伊宁县有一家“一把抓”味道歹极了!
缸子肉的故事
人家都说,好吃不过缸子肉。
缸子肉是咋来的呢,在60年代,南疆公社社员搞水利,为了犒劳大家,给大家分羊肉,因为公社的铁锅有限,索性,大伙拿着自己喝水的搪瓷缸子炖起羊肉来,由于那个年代经常有大生产运动,这种吃法也渐渐在喀什地区流行开来,并传遍新疆,缸子肉因此而成名。
熏马肉的故事
熏马肉是哈萨克族美食中的一绝,哈萨克语叫苏热特,产自美丽的伊犁大草原,以素有天马之称的伊犁马为原料。
据说,每年11月底到12月份,新疆就已经十分寒冷了,而这个时候,是牛羊马最肥的时候,也是最好吃的时候,但是一到了开春,牛羊都还哺乳期,太小,不宜食用,但是生活在草原上的哈萨克族人民不能没有肉质补充体力,所以每年的11到12月底,他们会把鲜美的马肉熏制出来,这样一来存放的时间长,而来可以保证来年春天体内营养的摄取。
现在大部分哈萨克族同胞们已经定居下来了,但是祖传的手艺没有丢掉,并延续了下来。
关于纳仁……
关于纳仁的来历,小编也没有查到,但如此美味,吃饱了喝足了那才是一个吃货的自身修养!如有网友知道,还请告知小编。
如今这些美食已经走出国门要迈向全世界了
但是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
他们未必知道
所以小编觉得
除了流传下来的这些美食本身
还应该流传下来的
是这些它们背后的故事
伊犁的朋友们
你们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