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市人口普查(金华市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出炉)
我市跃居全省
第四大城市
10年增加了近169万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为7050683人,10年共增加1689111人,增长31.5%,超越台州成为浙江第四大城市。
金华市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今天正式发布,金义都市区作为浙江四大都市区之一,底气更足了、地位更稳了。
人口是一个地方最基本的发展要素,人口数量的变化,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反映。最新公布的普查结果全面详实地反映了当前金华人口基本情况及10年间的发展变化。
总体来看,过去10年是我市人口增长较快的10年,常住人口总量位次前移,人口素质稳步提升,人均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在城乡和区域间合理流动,人口集聚进一步增强,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数据显示,我市人口规模已达到700万级,10年来年均增长2.78%,增速实现了“双超”,即超过了上一个10年的1.61%,也超过了全省近10年1.72%的人口增速。全市人口增幅居全省第二,仅次于省内第一大城市杭州。
10年来,我市人口素质持续提升,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由2010年的6.9%上升到13.4%,占比提高一倍。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67年,比2010年的8.54年提高了1.13年。文盲率由10年前的5.22%降至2.93%,下降2.29个百分点。
人口年龄构成上,“一老一小”比重上升。0~14岁儿童人口数量比2010年增加了24.57万人,比重上升0.07个百分点。但同时,社会老龄化在加速,60岁及以上人口比2010年增加了40.5万人,比重上升2.51个百分点。
这次普查证实,我市人口红利并未消失,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这是决定都市区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市15~59岁年龄人口为491.29万人,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43年,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103.84万人和1.04年,人口红利还在源源释放。
普查结果显示,“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现有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占51.05%,高于全省46.6%的水平,人口流动相当活跃,且持续流向经济发达的城市、城镇。
很多人关心,常住人口中,男性多还是女性多?其实,这已经不是问题,2000年“五普”时男女比为105.33∶100;2010年“六普”上升到107.5∶100,到了2020年“七普”,这一比例更是高达111.46∶100。
对比公安部门提供的202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男女比102.34∶100,统计部门给出初步判断,外来流入人口中男性比例大幅高于女性,且以男性青壮劳动力居多。
我市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也得到了这次普查结果的印证。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比为68.19%,高于全国4.39个百分点,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9.22个百分点。
700万级的花名册,
对金华意味着什么?
一起来看:
跃居浙江第四大城市的数据密码。
↓↓↓
这些天,我们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都在关注同个热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公布。
5月11日国家、13日浙江,按照中央到地方逐级发布的次序,全省有10个设区市,选择在17日同一天发布地方的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金华市常住人口7050683人,超越台州,居杭甬温之后,成为浙江第四大城市。事实上,13日下午第七次人口普查浙江省新闻发布会还未结束,超700万人、浙江第四大城市,这两个硬核数字,就已传遍浙中大地。
随着5月17日第七次人口普查金华市主要数据公报发布,更多的细节披露出来。所有县(市、区)人口无一净流出,全部净流入。10年间全市增加了1689111人,增长31.5%,增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三和第二,增速仅次于新晋全省人口第一大市的杭州。
人口是经济社会最活跃的因素。离开了人,发展也就成为奢谈。放在全省着力打造四大都市区的宏大背景下,透过公报数据,我们试图厘清这份700万级的人口花名册,对我市未来发展,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价值或是内在意义?
从总量看金华魅力
吸纳三成异乡客 融入浙中大家庭
从2010年536万人,到2020年705万人,10年间的变化有些惊人,也颠覆了不少人的传统印象。
5月13日,省新闻发布会透露金华超700万人口的消息,刷爆微信朋友圈和各种论坛。“浙江第四大都市区,稳稳的,这回妥了。”这是一条有代表性的网友留言。毋庸置疑,这条留言折射出相当一部分人的真实心态。
金义都市区位列浙江第四大都市区,除了杭甬温,绍兴、嘉兴、台州与金华虽属同一方阵,但论经济总量(GDP)要领先金华半个身位。现在,全省第四的人口规模,第二的人口增速,得到官方证实。手握这两个发展的大筹码,第四大都市区对未来的信心自然陡增。
我市人口总量大增,当然离不开“新金华人”的贡献。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末全市拥有户籍人口493.9万人。对比普查数据,净流入人口211.17万人,仅次于杭州、宁波居全省第三,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0.0%,高出全省2.6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无证明城市”,推出一系列引才政策和举措,以开放包容的胸襟、高效一流的营商环境、诚信是金的市场信用,吸引大批中西部人才来金华创业打拼、工作生活。尤其是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义片区获批后,吸引了大批淘金者,区内新增企业超万家。很多人来金创业的同时,在金华安家落户,成为“新金华人”。
有一组亮眼的数据,在多个场合被引用,佐证金华高效一流的营商环境、富有活力的经济业态。2021年一季度,我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31.3万户,同比增长17.3%,增幅全省第一,存量市场主体全省第二。市市场监管部门对此相当自豪:全市每14人就拥有一家企业!每5人就拥有一户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增速为何如此之快?现在有了普查数据,答案一清二楚。高达211.17万人的净流入人口成为我市创业的生力军。省新闻发布会上特别提到:四大都市区人口集聚效应日益突出,杭州、宁波、温州、金华是省外人口流入最多的市。
记得一年多前,看到城中村部分商户关门,坊间冒出一个传言:“金华城里走掉10万人。”有人信以为真,质疑者也拿不出证据,一时流传甚广。
现在,普查结果来了,市区总人口已达到1463990人,其中婺城区常住人口增加19.54万人,金义新区增加19.13万人。数据成证据,无声胜有声。传言成了谣言,碎了一地。
从流动看金华活力
人口迁移逾半数 异地打拼创新业
树挪死、人挪活。人口的流动,无疑是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哪里有钱赚、哪里发展空间大,人自然往哪儿流。
人口流动又是多维的,但搅动区域内人口迁移最初的动力,是农民进城变市民。也就是经济学家经常挂在嘴边的城镇化大命题。
反映在城乡人口的变化上,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村庄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仅剩老人小孩、留守妇女在坚守。尽管也出现了青年人返乡创业的新潮,但空巢化趋势整体上已不易逆转。
这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市的城镇化率已达到68.19%,比2010年提高了9.22个百分点,比全国63.8%的平均水平高出4.39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全市接近70%的人口住在城市或城镇,享受更加先进的现代文明成果、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进发。
在金义新区孝顺傅村、义乌佛堂、东阳横店等地,高楼大厦林立,城市化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镇域风貌与城市无二。当然了,对照发达国家80%的城镇化水平,我市城镇化还蕴藏着巨大潜力,这也意味着今后有望出现更多像横店、佛堂这样的“小城市”。
人口流动的另一个维度,是从发展滞后的区域向经济发达的区域迁移。当下,我市人口迁移流动相当活跃,人口集聚的效应进一步增强。突出表现在“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不一致,“人户分离”现象相当普遍。
这次普查结果显示,我市现有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占51.05%,高于全省46.6%的平均水平。“超过一半的人,工作生活不在户籍地。”相信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普查结论,难免会有些吃惊。
市第七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统计局总统计师许平对此作了解读:首先是外来人口流入占比大,但同时也说明我市户籍人口“不安分”,流动性更大。他认为,这是一种流淌在血液里“走南闯北、创新创业”的传统基因,很多人离开自己生活的城市,到市域内更适合自身发展的城市工作。
硬币的另一面,是“金义一体化、全域同城化”的共建共享效应正在放大,工作生活“双城记”“同城化”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真实写照。金义、金兰、金武、永武、义东、义浦等,以交通一体化为依托,正大步走在“同城化”的前列。
在许平看来,普查给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决策依据,这种“人户分离”的流动趋势,反过来倒逼全市共建共享进一步提速提质。
这就需要市县各级决策者,在空间布局、产业规划、公共配套服务上,树立全市“一盘棋”的大金华发展理念,围绕画好“同心圆”进行统筹和谋划。
比如,金义东轨道交通项目开通后,金义东三点一线,任何两个城市的居民都可以通过交通一体化,轻松实现同城化生活;未来金武永东轨道交通线建成后,金武永义东5个城市就可以形成轨道交通浙中大闭环,加速同城化、一体化步伐。
从结构看金华潜力
人口红利在延长 县域全部净流入
人口大数据,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
人口红利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普查结果显示,全市15~59岁年龄人口为491.29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103.84万人。15~59岁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43年,比2010年的9.39年提高了1.04年。
再如,人口的素质问题,10年来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占比从6.9%上升到13.4%。文盲率从10年前的5.22%降至2.93%。
目前,我市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也依然存在。“人口红利”与“人才红利”兼备,“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双拥。透过数据看现象,许平给出了这样的判断。
金华的“人口红利”之所以还在延长,首先得感谢200多万外来人口的流入,其中青壮劳动力占了绝大部分。不同于刚洗脚上田就进城的父辈,单纯依靠体力谋生,新一代的外来人口有力量、有知识,更有智慧。
“如果说第一次人口红利是人口数量,那么第二次人口红利则是人口质量,未来发展的着力点,要将人口红利变成人才红利。”省内有人口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亮出这样的观点。
事实上,在我市众多的互联网5G 智慧工厂,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变化。步阳5G智慧工厂里,各种信息、“神经元”发生着美妙的“化学反应”,机器人敏捷地挥舞着操作臂,快速高效地完成从原料到半成品、成品的全过程生产。
“在这里上班的,都是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他们的任务是操控机器人,原先那种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场景已渐行渐远。”步阳集团管理人员笑言。
随着外来青壮劳动力的大量流入,人口的“新鲜血液”得到补充,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正向效果——大大减缓了我市正在加深的老龄化社会进程。
根据普查结果,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6.02%,比全省平均18.7%要低2.68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占比,全省为13.27%,我市为11.59%,也明显低一些。
人口结构的变化,还体现在各县(市、区)人口数量的增长上。普查结果显示,义乌、东阳、永康人口总数分列前3位,分别为1859390人、1087950人、964203人。此外,婺城区以957055人(含金华开发区)列第4位,与永康相差不到1万人。
从各县(市、区)人口增速来看,金义新区(金东区)60.6%、义乌50.7%、东阳35.25%分列前3位。
义乌GDP占比高,经济发达,产业平台众多,创造了大量岗位,是我市人口流入的主阵地,10年间新增62.5万人口。
金义新区紧紧抓住自贸区金义片区这一最大的政策红包和发展机遇,承接周边产业溢出效应,大力推进金义一体化,在人口增速上实现了弯道超车。
值得关注的是,与2010年相比,2020年普查结果各县(市、区)人口均为净流入,全部正增长,实现“满堂红”。许平认为,随着我市成为外来人口流入大市,各地或多或少都了这一红利,那种认为兰溪、磐安人口呈净流出的传统观点,“现在看来并不成立”。
《金华市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来源|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丨徐朝晖/文 童俊 潘慧/海报制作 洪兵/摄影
编辑|叶耘华
校对|陈洁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