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寿宫附近景点图(我们这十年我的旅游故事)

为宣传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旅游业改革创新亮点和辉煌发展成就,生动呈现文化旅游发展带给百姓、游客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人民旅游全媒体平台推出“我们这十年——我的旅游故事”征文活动,面向全国征集相关作品。

即日起,人民旅游微信公众号将对优秀征文进行选登,本期刊出第16期《万寿宫的城市记忆》。

文/管钦伟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每个城市的记忆,总要附着在某个地方——青石板路、木制楼房、雕栏花窗……

在豫章,我从小听闻许真君治水擒蛟龙的传说,朗诵着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在梅湖欣赏着八大山人的字画。但无论是溯源南昌文化,还是深入南昌文化,谁都无法回避这道光芒——万寿宫。

万寿宫附近景点图(我们这十年我的旅游故事)(1)

万寿宫内的南昌方言展示区 管钦伟/摄

1600多年前,为纪念道教祖师许真君,江西始建万寿宫。

在南昌有两座万寿宫,郊区西山万寿宫是许真君的祖宅地,也是正一派净明道的祖庭。另一座万寿宫便是城中的铁柱万寿宫,它是各地江西会馆的源头,通过移民和江右商帮传往全国。但城区的万寿宫在旧时曾被一把大火烧成了灰烬。

2013年,南昌投资20多亿元,在铁柱万寿宫原址一带打造“赣鄱文化第一街”——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最大限度保留江西民居建筑特点,展示商贸文化、移民文化和市井文化。

2021年2月6日,经过2000多个日日夜夜的精雕细琢,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旧貌换新颜。

万寿宫附近景点图(我们这十年我的旅游故事)(2)

“铁柱延真之宫”石雕门楼前,许真君雕塑富有动感和气势,其造型描绘了许真君手持浮尘飞升成仙的情景。管钦伟/摄

这片由船山路、翠花街、中山路合围的区域,既是江西会馆的发源地、全世界1000多所万寿宫的祖庭,也是一个承载着南昌历史文化变迁和祖辈记忆的地方。一代代南昌人在万寿宫附近,陪着它成长。

千载万寿宫,半部豫章史。

万寿宫,是像老南昌心脏一样的地方。穿梭于纵横交错的石板街道,一步一景,新楼旧院交错,青灰色赣派民居仿古建筑鳞次栉比,与蜿蜒幽深的巷道共同串联起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

万寿宫附近景点图(我们这十年我的旅游故事)(3)

街区内场景 管钦伟/摄

豫章妙市里,一道道传统赣派小吃唤起深藏于心中的别样乡愁,话尽南昌烟火。老街上,质朴纯真的烟火点亮茫然的人间,乡里乡亲一句“嫩恰了啵?”就足够彼此乐活起来。

“在熟悉的地方看到熟悉的巷子和建筑,感觉找到了儿时的记忆。”这是我在万寿宫里听到老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地名,纵向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和身份。

万寿宫附近景点图(我们这十年我的旅游故事)(4)

“铁柱延真之宫”内主殿 管钦伟/摄

街区巷道纵横,在赏玩院落,有许多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场景复原雕塑,它们将豫章的历史向摩肩接踵的人群娓娓道来。修缮后的南昌总商会,保存了商会石匾和“万寿宫”字样铭文砖,这一切再度激活了埋藏于心的历史印记,让我又重温起历代赣商们的故土情怀和豪迈气概。

早在晋代,万寿宫老街就是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齐名的江南三大宫观。可想当年万寿宫旺盛的香火和周边繁华的商业。明清时期,江西小商品经济发达,赣籍商人行走四方,形成包括药帮、茶帮、粮帮、瓷帮、布帮等专项商帮在内的江右商帮。

相传,江右商人每到一地,都要建造万寿宫,在这里与同乡聚会叙旧、看戏娱乐。这时万寿宫文化已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畴,既独具特色,又因为江右商帮群体性传播流布,影响广泛而深远。由此,万寿宫逐渐走向五湖四海,成为赣文化的重要标志。

时至今日,我国不少地方依然能见到万寿宫的身影。但如今的万寿宫,早已突破了道教文化的信念,更多是代表移民文化、商贸文化、民俗文化和建筑文化。

万寿宫附近景点图(我们这十年我的旅游故事)(5)

街区内赣派建筑 管钦伟/摄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4年前的殷殷嘱托,寄寓着对文脉延续的深刻思考。“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它,建设好它。”

城市需要记忆,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这个丰富、多磨而独特的过程,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一代代人创造了它,然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

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物质的遗产,也有非物质遗产。我们总说要打造城市的名片,其实最响亮的名片,就是城市的历史人文特征。

作者简介:管钦伟,男,中共党员,曾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国青年作家报》等平台发表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