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贵州深山挂壁公路小村庄(10万元都不卖枯树根的生态村)

贵州深山挂壁公路小村庄(10万元都不卖枯树根的生态村)(1)

古树参天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8月4日,记者走进三穗县良上镇雅中村采访,古色古香的寨子静卧在青山绿树间,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地散落在山间峡谷里,一条小溪穿寨而过,溪水潺潺流淌,奔向山外,诉说着雅中村山里的故事。

“雅中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世代以来,村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对一草一木都心怀敬意。”刚一进村,村主任章德良就当起了向导,带着记者在村里实地参观。

雅中村以苗族为主,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贵州苗族农民起义不断,为避战祸,章、吴二姓举寨迁徙,辟居雅中村。

雅中苗寨坐落在一个山谷间,山谷两侧青山郁郁苍苍。寨内古树绿成一片,苍松、翠柏、冷杉、红榉等名木古树矗立村头寨尾,充满“雅”意。

村中翠竹随处可见,屋前千竿竞秀,屋后万枝摇绿,山间修竹成林。寨外是成片的田坝,斜坡上层层梯田,田里的稻禾开始冒穗,稻香阵阵飘来。

初见雅中,蓦然想起陶渊明《桃花源记》有云,“……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贵州深山挂壁公路小村庄(10万元都不卖枯树根的生态村)(2)

雅中之晨

“雅中人崇敬自然。” 走在铺满鹅卵石的村巷里,章德良告诉记者。栽树护树,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雅中人世代坚守的理念。

章德良介绍说,在雅中村头和村尾南北朝向的两个山头的石板上,有两个仙人脚印,长度约37厘米。

相传,古时有一位仙人扛着锄头来到雅中植树,雅中地势坑洼不平,于是,两脚踏在两个山头,挖坑栽树,由于用力过猛,最后在山头的石板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有了仙人栽树,从此,雅中树木繁茂,森林遍布,村民从不乱砍滥伐。一代一代的雅中人坚信:保护林木就是保护家园。

树是雅中村民的图腾。村里的古树,以古檀香、樟木、香枫为主,百年古树有110余株。保护古树林木,成了雅中人的一种自觉。

百年古枫是村民敬奉的神树。逢年过节,村民都要祭拜一棵树,祈求保佑平安、健康。

贵州深山挂壁公路小村庄(10万元都不卖枯树根的生态村)(3)

雅中梯田

沿着村巷从溪边进寨,在路边有一处古香檀木根,树干已经颓倒几百年,但根部依旧干燥,木质纹理清晰,散发着香气,雅中村民称为“龙树”,是镇寨之宝。

“有木商愿意出资10万元买走这株古香檀木根,并自费把毁坏的路修好,村民都拒绝了。” 章德良指着木根,心怀虔诚。

章德良介绍说,古香檀木根伴随苗寨成长,历经岁月沧桑,与苗寨已经深深地融合为一个整体,不能分开。

古香檀木根四周留有香烛的痕迹,村民都来祭拜,树崇拜成为村民的信仰,村民与树有了心灵的沟通。

“树是雅中村民的精神寄托,人与树、人与自然,已经浑然一体。” 章德良对雅中树文化颇有研究。

在寨子的半山腰上,有一宽阔平地,是雅中苗寨的古芦笙场,村里重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是雅中苗寨的文化活动中心。

古芦笙场呈鱼形状,有鱼头、鱼身、鱼尾,全用鹅卵石铺就而成,石块形如鱼鳞,整个芦笙场看起来,像一只侧睡的大鱼,栩栩如生。

章德良说,据考证,古芦笙场自建寨以来就已建成,有一百多年历史,几经修葺,仍保留原貌。

“雅中苗寨所处的山谷是一个船形,寨中要有一条鱼,才能保持有水,有了水,船才能航行。” 章德良道出了雅中先民最朴素的生态理念。

保持生态平衡与自然和谐的宗旨,在雅中苗寨代代相传。

由于雅中苗寨生态保护完好,保持原生的民族文化,2016年被评为“生态村”,2014年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目前,雅中村的产业都走生态发展路径。”借助良好的生态资源,雅中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章德良对雅中发展产业充满信心。

如今,全村产业在 “生态”上做文章,种植药牡丹70亩,建立基地1400亩;种植有机稻米300亩,做好稻鱼鸭生态系统;发展白及200亩,做特色中药材。

夕阳西下,雅中苗寨的木楼, 掩映在古枫翠竹间,升腾起袅袅炊烟,竹林间的鸟儿正在归巢,村民荷锄而归。

百余年时光,在雅中流逝得安静而又缓慢,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此时,置身雅中,如品读一首山水诗,而诗外正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意境。

(本报记者 李田清 吴国桢 刘军)

贵州深山挂壁公路小村庄(10万元都不卖枯树根的生态村)(4)

村长在向记者介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