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梵净山(铜仁过大年启动仪式节目预告)
春节快乐
时间从指间溜走,默默无闻中,又一个新的年头。新年辞旧岁,先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开始,有新的收获,祝福大家猴年快,万事如意!
你知道2016年1月29日是什么日子吗?
你的生日?结婚纪念日?哦哦哦...春节倒计时!
NO NO NO!是2016“美丽梵净山·铜仁过大年”系列活动拉开帷幕啦!有全市非遗文化展演,当天会很热闹哦~~~
( ⊙o⊙ )哇!听起来好有意思,都有些啥展出?
还是让俺老孙来告诉你吧!
“美丽梵净山·铜仁过大年”
启动仪式
地点:国家AAAA级景区石阡古温泉游客服务中心广场
内容:全市非物质文化展演
《仡佬族情歌联唱》、《仡佬嘣嘣鼓》、《小宴》、《长号唢呐》、《傩 戏》、《瓦寨锣鼓》、《鼟锣奏新春》、《打镏子》、《金色侗乡》、《妹妹灯》、《庆丰鼓韵》、《生吃炭火》、《烈火烧身》
石阡仡佬情歌
石阡仡佬族情歌是流行最广泛,音调最丰富的一种体裁。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演唱于山野、田间的山歌,其主要内容反映仡佬青年的婚恋生活;二是婚俗歌,内容主要表达仡佬姑娘出嫁时的复杂情感。
石阡仡佬族情歌在2007年5月,被公示为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石阡仡佬嘣嘣鼓
蹦蹦鼓又称仡蹦鼓,是仡佬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大山深处,为防止野兽对劳动成果的侵害,夜晚在野兽出没的庄稼地里燃起篝火,唱起民歌、敲打蹦蹦鼓驱赶野兽。
仡佬蹦蹦鼓是石阡仡佬族原生态打击乐器,历史远久,它是用棕榈杆脱水刨空制成,树杆长短,刨空棕壁厚薄,其发音有不同区别。制作完成之后,用棍棒敲打发出“蹦蹦”响声得名。
《庆丰鼓韵》
打苗族花鼓,是松桃苗族祭祀祖宗和天神地神以及记忆族人历史,后来演练成庆祝丰收的盛大表演,丰收这一天,苗族人民就会用敲鼓的方式庆祝这一年收获的粮食很多,鼓声鸣天,承载了苗族人民对丰收的无限感恩之情!
《生吃炭火》
表演者手拿一根燃着熊熊烈火的木棍,向观众舞动着,当观众还在飞舞的火光中愕然的瞬间,突然,表演者仰头一声吼,将燃着的火棍插入自己的嘴里,这样反复几次,你会发现表演者的嘴、舌头全都被火烤成了“黑色”,像一块炭一样,所以我们称之为“生吃火炭”。
《烈火烧身》
表演者同样也是手拿一根燃着熊熊烈火的木棍,赤身上阵,当火棍燃得最旺时,将火棍在自己的手臂上、腿上、肚子烧过,烈火在演员身体上到处滚动,体现了苗族对火的热爱与崇拜。
(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长号唢呐》
印江合水长号唢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长号唢呐具有团聚家族、召集亲友共事的作用,其艺人备受人们敬重,尊称为“八仙师”或“八音师”。
在民间凡婚丧嫁娶、彩门祝寿、敬神娱神、迎宾庆典等礼仪活动都要进行长号唢呐演奏。其演奏时音色明亮、抑扬顿挫、热烈奔放、艺术魅力非常强,文化底蕴十分丰富,常常以简朴的音乐,深厚的内涵,令人心灵沉思,情操陶冶,给人奇思遐想,开启智慧。
《金色侗乡》
箫笛合奏曲,由中国著名作曲家刘聪老师所创作,用玉屏箫笛演奏通过婉转悠扬的箫声和清脆动人的笛声,生动形象地指绘了侗乡玉屏醉人迷人的景色,表达了侗乡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未来的无限憧憬。
《妹妹灯》
思南花灯是我们贵州东路花灯之首,从唐朝开始流入思南,剧中分一旦一丑两个角色,在早年间,女人不易抛头露面,所以女人是禁止上台表演花灯的,于是在台上旦角都是男人来完成。改革开放后女人也能上台表演花灯,本节目讲述就是女人也能撑起半边天,男人把旦角还给女人的一个过程,使旦角真正成为女儿身,女人跟男人一跳花灯一起比时尚,呈现出一个新社会新气象的和谐氛围。
《鼟锣奏新春》
鼟锣是万山侗族目前最为独特、古老、保存最为完整的民族文化艺术之一。鼟锣以锣、鼓为主,辅之其它乐器和用具。侗族人民在长期的风雨岁月中,共演练成闹年锣、喜庆锣、敬神还愿锣等60余种不同形式和曲调。
最具观赏价值和表演形式的当是新春佳节的鼟锣,村寨之间,少则数十人,多则上千人,黄毛孩童、古稀老人,青壮劳力、翩翩少女,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委婉处柔媚万千,激越时锣鼓震天。
《打镏子》
《打镏子》又称《打行李》、《拍闹台》,是流传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一种民间传统吹打艺术。起源于唐朝武德二年(公元619),近两千年的历史演变,曲牌已达120多种,吹打技艺扣人心弦。
《打镏子》以一面半边鼓,一面大锣、马锣、一 付钹、大小铜号,大小唢呐组成,表现力丰富多彩,有绘声、绘行、绘意、其乐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调式交替,快慢相宜,抑扬顿挫,动人心弦。
《傩戏》
傩是一种古老的社会事项,是古老的戏剧表现形式。堪为戏剧之活化石,是一种驱邪逐域的民间传统祭礼,分别为傩祭、傩戏、傩技、傩舞四部分组成,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江傩堂戏有160多坛,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德江傩堂戏风趣、优美、和谐而生动,是流传于民间求神娱人的古典文化艺术精品,艺术、欣赏价值很高!
《小宴》
——文琴弹唱
黔东文琴又称铜仁文琴,她的前身是江南扬琴,明末清初由江浙传入铜仁,流行于中层社会,深为文人韵士所喜爱,后经历代艺人反复推敲整理,并容入了铜仁花灯、阳戏及湖南花鼓戏的音乐元素,逐自成流派。铜仁文琴、曲调优美动听,细腻悠扬,因其伴奏以扬琴为主,加上笛子、琵琶、二胡、三弦、板鼓等乐器和之。故又名“扬琴戏”又因其表演形式以坐唱为主,老百姓又称之为“板凳戏”。她是一种以说唱为表现形式的铜仁民间戏剧品种,伴奏乐器主要有扬琴、瓮胡、月琴、二胡、板鼓、铜锣、钹等。
《瓦寨锣鼓》
瓦寨锣鼓,是江口土家族聚居区广为流传的一种古老而优美的表演形式,通常用于渲染婚假、节庆等场合。
(来源:石阡旅游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