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铜仁江口简介(是谁在坡顶占山为王)

(散文)谁在坡顶“占山为王”

苗王坡下,交界河不急不缓地流淌。一河床白花花圆滚滚的石头裸露在时光里,映衬着河道旁被流水洗白了树根的张牙舞爪,稻田里随风摇曳的菜花金黄,裂开一道又一道沟壑或覆了一层又一层苔藓的老树,和老树边青瓦覆盖的村庄。

铜仁江口简介(是谁在坡顶占山为王)(1)

裂开一道又一道沟壑或覆了一层又一层苔藓的老树

江口德旺思麻古道(思南府至湖南麻阳)上的提溪长官司交界驿站就蹲在这条河边。蹲在斑驳老树掩映下青瓦木壁的民居近旁。我们赶到这里时,春光正好。驿站的石基横纹交错,若隐若现。残缺的砖墙已经没有了瓦顶,却仍在苍空下兀自壁立。石灰勾勒的砖缝横长竖短,彰显着砌墙人技艺的高超。它的肌肤上,飘摇着几株青蒿,枝叶不再发绿,根却仍紧紧抓住墙砖不放。最顽强的要算墙顶那排巴岩姜了。干枯的老叶顺着墙面覆盖了一层又一层,却将一片片新绿举向阳光和春风拂来的方向。身体与墙面始终保持垂直的姿势,仿佛与墙砖一道,死死地守着一些,行路人的秘密过往。驿站的躯体已经残缺,却在靠西的那一面墙上留下了一方窗眼。窗框里,一堆黄泥,老得发白,如几个歇脚的人,聊着各自记忆里的山高水长。站内已有居民栽种了油菜,墙内墙外花香正浓,杭瑞高速从驿站对面,河的近旁呼啸而过。这些参照,仿佛在向世人昭示,这里的时光,从前很慢!

铜仁江口简介(是谁在坡顶占山为王)(2)

窗框里,一堆黄泥,老得发白,如几个歇脚的人,聊着各自记忆里的山高水长

铜遵公路,蜿蜿蜒蜒在苗王坡绕了九十九道弯,也绕过了铜仁西五县(思南、印江、德江、沿河、石阡)去市里办事的人们一大半的旅途时光。很多次坐车经过这里,肠胃都被绕得翻江倒海。去时从坡顶吐到坡脚,回来时从坡脚吐到坡顶,真真领教了苗王坡的厉害。遇到下雨下雪天气,司机们提着心将车开过苗王坡,如过了道鬼门关。雪凝那年,铜仁2000余名官兵和干部群众在苗王坡奋战了32个小时,才将车辆、旅客和抗凝物资安全送过苗王坡。

对于苗王坡,我最初的理解是:一道非常厉害的坡地。但却无意中将它与人联想到了一起!苗王坡虽没有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坡度也不是很陡,但是它很宽,坡道很长。如一个人敦厚中自有一股凛凛威风,儒雅大度得让人敬畏。后来想,苗王坡不就如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弥勒佛吗?让你在他的身体上受尽磨难,然后幡然醒悟:从此岸到达彼岸,哪有不吃苦受累的道理?

铜仁江口简介(是谁在坡顶占山为王)(3)

仿佛与墙砖一道,死死地守着一些,行路人的秘密过往

如果不是亲自走过,我真的不知道经过苗王坡的还有一条在铜仁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小路,这条路曾经是铜仁西五县的官员和百姓们进出铜仁的必经之路,也是外地官员百姓经越巴楚的驿道——思麻古道。这条从苗王坡脚蜿蜒过苗王坡顶的小路,它的长度,是先民们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

我们从交界河边的古驿站出发,在三苗客栈用过早饭,带上竹筒酒,坐了一半路程的车,沿着寨民砍开的小路,踏上古驿道,踩着厚厚的树叶和苔藓,寻找着古代先民们的脚印。到苗王坡顶的大路坪苗寨,寻找寨后的苗王陵,观赏寨子旁边的苗王池。这一段路,断断续续走了我们大半天时间。这是一条被时光遮蔽了很久的路,每一步,我都走得小心翼翼,每一脚,都仿佛踩在了时光深处。

铜仁江口简介(是谁在坡顶占山为王)(4)

苗王坡的竹筒酒

走上古驿道,我的眼前出现了两队人马。坐轿的,骑马的,是古代官员,或商家富户。更长的一队人马,就是常年往返于思南与麻阳之间靠为人背送物资养家糊口的行路汉,苗王坡人叫他们“背帮”。苗王坡顶老人描述:他们背上背着一个“井”字形木架,物资捆在架子上端,下端有两只长长的“脚”,走累了随时可以靠在路边,立在地上休息。路过苗王坡的人辛苦,在苗王坡干“背帮”的人更苦。累不用说,还得在夜里或有雾的时候预防那些游走在树林深处的匪徒“关羊”。苗王坡有一处深沟,只有一处进出口。匪徒们押了背帮,将他们赶进沟里,抢走物资,关上“羊圈门”,扬长而去。待背帮们费尽力气将“羊圈门”打开,匪徒已经走远了。他们背上的那个“井”字形背架,仿佛一个隐喻。将“井”背在背上,远离故乡。“井”上有四个“十字架”,一个是故乡的妻儿老小,一个是远在他乡的自己,一个要为主人负责物资的保管,一个还要预防被匪徒“关羊”。后来他们身上肯定带着刀吧?不然,怎么让这份营生持续,怎么保障自己的人生安全?三苗客栈出售有一种“活竹酒”,说是将酒注入竹笋里储存数月,待竹子长成后一截一截砍来出售。他们哪来那样稀奇的灵感?怕是背帮们背酒经过驿道时,为了今后在路上有酒喝又防止别人拿走而想出来的办法吧?勤劳的人们有很多朴素的发明,赢得过世人经久的赞赏!

铜仁江口简介(是谁在坡顶占山为王)(5)

苗王坡的鼎罐煮茶

苗王坡顶有一个不大的村寨叫大路坪,踏上寨前的公路时恰逢寨上一位老人经过,拉住询问,说是这个寨子是为了经过这里的人有口茶喝,有碗饭吃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这不就是一个民间“驿站”吗?辛辛苦苦登上坡顶,也应该坐下来歇歇了。渴了喝碗罐罐茶吧,饿了吃碗苗家饭吧,困了喝碗活竹酒,或接过老人们递过来的长竹烟杆抽一袋旱烟吧。山高路远,停下脚步,围在炭火边,听老人们摆一摆那些远古的故事,欣赏一下他们方言很重的山歌调,后面的行程,或许会快乐一些?或许走着走着你就会在某个细节的回忆里笑了,走着走着你就会放开嗓子吼一段吧?那些让人会心的细节,那些高亢的歌吼,会扫除旅途的疲劳和内心的孤独呢。

寨后就是“苗王陵”,一个圆锥形的山尖正对着大路坪苗寨的中心,传说苗王的灵柩就安放在山尖那棵硕大红豆杉树下的山洞里。几乎每个苗寨都有自己的“苗王”,大路坪苗寨的“苗王”传说中的来历似乎更为久远,都在尧舜之前。而我更愿意将其看成一种隐喻——在那么遥远的古代,能够克服一路艰难险阻生存下来,带着人马在苗王坡顶安营扎寨,繁衍生息,能够“主宰”这么一座辽阔得让人吃尽苦头的大山的人,怎不可以“占山为王”?(图文简宜贵)

铜仁江口简介(是谁在坡顶占山为王)(6)

苗王坡的老人们

,